“两山”20年|从挖药人到养山匠:冯寿华林下播撒希望的种子
人物名片:
冯寿华,1971年生,浮梁县经公桥镇经公桥村人,浮梁县华盛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县科技特派员。从知名药材商到“养山”带头人,他以行动书写“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惠泽一方乡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报道:立秋时节,浮梁县经公桥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机盎然,草珊瑚、黄精等药材长势喜人。望着这片“绿色宝藏”,基地负责人陈文娟感慨道:“这多亏了冯寿华!是他,领着我们把‘靠山吃山’的老路,走成了‘养山致富’的新路,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浮梁,冯寿华的名字广为人知。2007年起,他走村串镇收购野生药材,生意红火。2013年,他联合村民成立合作社,建冷库、烘干房,野生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年收购量连年攀升。然而,正是这门“靠山吃山”的生意,让他亲眼见证了过度采挖的恶果。
浮梁是知名的林业大县,绵延不绝的阔叶林里,曾经到处都是野生灵芝、黄精等宝贝。但由于长期无序采挖,使资源在2018年后急剧萎缩。“眼瞅着野生药材越来越少,收不上货,我急坏了,”冯寿华回忆道,“那会儿,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光‘挖’不‘养’,林下空了,咱们的饭碗也就都砸了。”
“‘绿水青山’守不住,‘金山银山’从何来?”2019年,冯寿华果断转型——从收购野生药材转向人工种植。恰逢其时,浮梁县将发展林下经济提上重要议程,并出台扶持政策。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冯寿华积极参加培训,远赴安徽、湖北等地取经,亲手建起700余亩林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个人转型成功,并非终点。冯寿华深知,要做好“两山”转化大文章,必须带动更多人。近年来,他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成为县科技特派员,以基地为依托,义务培训上千名村民,带动经公桥镇、西湖乡、鹅湖镇等近10个乡镇的乡亲,总计发展林下中药材7000多亩,年产值超千万元。
“每次看到曾经的采挖地,重新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宝藏’,就感到无比满足和骄傲。”冯寿华欣慰地说。尝到“养山”甜头的他并未止步,又注册成立农业科技公司,联合高校研发中药材深加工产品,带领乡亲们迈向“养山致富”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