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轮经济”转向“空间经济”——一家传统运输企业的转型之路

2025-08-22 05:10 阅读
江西日报

  8月6日,正午时分,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南昌西站西侧的南昌长途汽车西站停车场内,400余个车位已被填满。自驾搭乘高铁的旅客王先生夫妻俩拖着行李、推着婴儿车,却显得不急不慢——跟着标识前行,穿过一条专用通道,步行不到10分钟,高铁检票口已在眼前。“在这里停车三天只需要花45元,车停在这里,方便又省钱。”王先生告诉记者。

  在南昌西站周边一公里,聚集着至少20个商业停车场。商业停车场收费日均18元至20元,而隶属于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长运)的南昌长途汽车西站停车场收费24小时封顶只需要15元,且分时计费灵活结算。这一定价直击自驾旅客核心需求——据统计,高铁旅客平均停车时长超26小时,很多旅客停车都是3天起步,传统按时计费成本高。南昌长途汽车西站打出“低价引流+长时优惠”惠民组合拳:基础收费仅为周边停车场的60%。

  今年3月,这项惠民服务推出仅一周,南昌长途汽车西站停车场日均周转率达0.85次/泊位。目前,正值暑运高峰期,停车场几乎每天停满车辆,车位利用率较前期明显提升。“我们把停车场盘活的同时,减轻了旅客的经济负担。”南昌长途汽车西站有关负责人田振华告诉记者。

  当前,在长途客运领域,高铁等客运方式对传统的汽运客流分流明显,客流的减少客观上导致南昌长途汽车西站这类一级客运站的部分区域长期闲置。南昌长途汽车西站停车场日均利用率曾不足三成,但其具备毗邻高铁站的黄金区位优势——直线距离500米,通道直达高铁检票口。

  江西长运化被动为主动,以轻量化改造激活存量资产,依托原有监控照明系统,仅增设定向指引牌和智能道闸,两个月内就完成停车场改造。停车场利用率提升后,协同效应出现了,停车场引流反哺长途汽车站客源,客运班线利用率得到提升。

  停车场改造项目,仅是江西长运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客源的减少,江西长运积极探索突围路径。

  ——把存量资源价值重构,将客运站场转化为复合功能枢纽。将位于洛阳路的南昌长途汽车站改造为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引入文旅创客空间、孺子书房等业态。

  ——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在车站开通到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的29条景区直通车线路,研发“车票+门票+酒店”联运产品;建成瑶湖西客运驿站、九江长虹客运驿站等10多个城市客运驿站,年均服务旅客超40万人次。

  ——实现“赣悦行”平台的线上线下融合。不仅整合站点巴士、定制客运、校园直通车业务,动态分析停车数据优化车流调度,还与滴滴合作打造网约定制班线。

  与此同时,江西长运将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以集散中心为内核的文旅运融合一体化运转体系,被列入省级试点项目。创新推出的“一站带多点”模式,为道路客运企业应对行业挑战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获南昌市国资委推广。

  江西长运的实践证明,传统运输企业向新突围转型的路径在于轻资产改造、精准场景运营与政策协同。从“车轮经济”转向“空间经济”,盘活的不只是闲置场地,更是其行业价值——当停车场成为流量入口、客运站升级为体验空间,传统资产也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袁圆 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