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营”变成“幸福圈”

2025-08-22 05:10 阅读
江西日报

  “看我的太阳能小车跑起来啦。”近日,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家坊街道塔子桥社区青少年成长营的科技实践课上,12岁的陈欣颖小朋友兴奋地向伙伴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不远处,书法班的墨香氤氲,武术班的呐喊铿锵有力。老党员手中的步枪模型诉说着历史,孩子们组装的科技作品则指向未来……这个青少年成长营,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如何让青少年离校不离教,假期有去处、成长有引导?塔子桥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纽带,联合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辖区“红色联盟”企业,探索出“组织联建、服务联供、资源联享”的三方联动新路径,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青少年成长的暖心实效,培育青少年成长“幸福圈”。

  “爷爷,这艘红船真了不起!”8月8日,老党员杨爷爷一边带领孩子们制作南湖红船模型,一边讲述与红船精神有关的故事。像这样的“红色教育铸魂”场景,在塔子桥社区青少年成长营已是常态。

  社区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牵头组建了一支由党员教师、青年志愿者、退休老党员构成的志愿服务队。这支党员占比超60%的服务队,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孩子们的精神引路人。老党员们通过制作模型、讲述革命故事,将“红色种子”植入童心。青年志愿者则发起“减塑承诺”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带动家庭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社区党委还与辖区中小学合作,将社区精心设计的课程纳入校外实践体系,形成校内外互补的“教育服务闭环”。

  部分青少年沉迷手机等电子设备,青少年成长营采取多元课程的模式,把孩子们从手机中“解放”出来。

  “以前孩子放假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送到社区的青少年成长营,学武术、练书法,还有老师辅导作业,我们特别放心。”采访中,家长宋萍云由衷感慨。

  塔子桥社区党委精准聚焦辖区家庭“假期托管难”等痛点,精心打造了四大类品牌课程。课业辅导解民忧,党员教师驻点为36户家庭解决孩子作业辅导难问题;素质拓展育全能,“武术强体魄”“书法润心灵”等课程全方位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红色基因植情怀,将革命故事融入科技实践,在动手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社会实践促担当,“垃圾分类趣味赛”“环保布袋创作”等活动寓教于乐,带动社区家庭减少塑料使用。

  塔子桥社区青少年成长营的活力,源于其创新的长效机制设计。三方联动聚合力:社区党委搭平台、摸需求、提供场地,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输送优质师资力量,辖区“红色联盟”企业则慷慨解囊,年均投入约6万元,保障了项目可持续运行。

  与此同时,青少年成长营创新建立“青少年成长积分”制,孩子们参与活动可积累积分兑换学习用品。同时推行“志愿者服务积分”,通过表彰奖励机制,激发志愿者持续服务的热情。开展“家校社”共育青少年行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吸引居民深度参与社区事务,形成“社区活动—家庭践行—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目前,该社区累计开展42场寒暑假及周末课堂,惠及150余户家庭,家长满意度高达98%。

  “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关键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特别是下一代的成长需求。”塔子桥社区党委书记曹娟表示,“我们通过三方联动,把服务送到孩子身边,把‘红色种子’植入童心,更把基层治理的根系深扎进每个家庭。孩子们的笑脸、家长的安心,就是对党建引领青少年成长实践最大的肯定。”

  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