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夏日安全线:青年大学生为乡村儿童构筑防溺水生命屏障

2025-08-09 09:25 阅读
Lliyu_

   夏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农村儿童生命安全,增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2025年8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红章赣鄱兴农”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吉安县敖城镇高车村,为当地儿童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暑期安全保驾护航,为乡村孩子们送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必修课”。

   实践队员们结合乡村儿童的认知特点,将当地水域分布情况与典型溺水案例相融合,精心设计了一套“认知-判断-行动”三阶教学体系,在“认知”环节,队员们借助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将野外水域中看似平静水面下隐藏的暗流、淤泥、深浅不一等潜在危险直观呈现出来,让孩子们轻松理解危险的隐蔽性;“判断”环节则引导孩子们联系当地实际场景,细致分析哪些地方属于危险水域、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溺水,培养其对风险的敏锐判断力;“行动”环节聚焦应急反应,通过具体演示和互动练习,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如何在遇到危险时科学规避风险,切实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提问小朋友防溺水知识问题。(廖雯钰 供图)

   为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确保防溺水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实践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印有安全标语的文具、小玩偶等礼品,通过提问抢答、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深化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的趣味互动。(廖钰洁 供图)

   “防溺水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不能去’的表层提醒,更要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避险意识和施救能力。”团队负责人在介绍课程设计时强调,针对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手拉手救援”等误区,课程特别设置了科学施救训练模块。在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跃跃欲试,通过角色扮演学习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方法,系统掌握了针对溺水者的施救方式以及心肺复苏技能。王小宇小朋友在课后说,这堂安全教育课让他第一次认识到,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其实暗藏危险。

图为实践队员手把手教小朋友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廖钰洁 供图)

   考虑到乡村家庭监护力量薄弱,实践队员创新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防溺水安全手册》,手册上清晰标注了当地危险水域位置、应急求助电话及防溺水“六不准”口诀,采用漫画形式,便于孩子们随时查阅记忆。同时,团队还向多户重点家庭的监护人详细讲解了暑期监护责任与防溺水注意事项,进一步织密乡村儿童安全防护网。

图为小朋友们一起大声朗读防溺水手册上的“六不准”口诀。(廖雯钰 供图)

   高车村村委会主任表示,村庄周边水域众多,以往暑期安全压力较大。此次防溺水宣传活动不仅填补了乡村安全教育的空白,其创新的教学方法更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据悉,村委会将与实践团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开展水域巡查和安全教育。

    这支年轻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正将此次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教案,计划通过数字平台向更多乡村学校推广。他们用专业与热忱,为乡村儿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廖雯钰 廖钰洁 宋喻辉 刘致岩 付卓晨)

图为在高车村文明实践站的大合照。(廖雯钰 供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