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学子三下乡:乡贤聚力激活古韵 宅基地改革绘就新篇
七月的婺源县湖林村,青山叠翠间透着古村特有的宁静。7月8日,江西科技学院的“乡贤古韵振兴队”踏着晨露走进这片土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田野调查为笔,旨在为助力乡村政策精准落地、凝聚乡贤资源提供决策参考,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图景。
村委会的座谈会上,村干部的话语勾勒出湖林村发展的脉络。宅基地管理的现状、脱贫帮扶的实招、乡贤在村庄规划中的纽带作用,这些关乎乡村振兴的关键命题被逐一拆解。当谈及乡贤力量时,村干部的语气里满是欣慰——那些从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带着资金、技术与乡愁回归,在产业振兴中架起桥梁,让沉寂的古村有了新的活力源。这恰是传统乡贤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生动延续,乡贤以其公信力参与村庄事务,成为连接村民与外部资源的重要纽带,为“三治融合”注入了温情与活力。

走村入户的途中,斑驳的马头墙与崭新的民居相映成趣。队员们与村民围坐檐下,聊得最多的是宅基地政策。“一户一宅”的原则、旧房翻新的流程,这些政策细节在村民的话语中变得鲜活。有老人指着自家翻新的门楼说:“政策讲得明,乡贤帮着协调邻里纠纷,翻新房子既守了古韵,又住得舒坦。”村民的认同道出了深层逻辑:宅基地改革不仅是制度层面的规范,更是对乡村传统风貌的守护;乡贤的参与则以乡情为纽带,化解了政策落地中的“人情账”,让法治精神与德治传统相得益彰。

这场调研的价值,远不止于收集一手资料。当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村巷,用倾听理解民声,他们实则在搭建一座桥梁——让学术智慧对接乡村需求,让青春力量融入振兴实践。湖林村的故事,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缩影:既需要宅基地改革这样的制度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也离不开乡贤文化这样的传统资源凝聚人心。二者的耦合,正是“传统为根、现代为翼”的生动诠释。
古村的炊烟依旧,新的故事正在续写。在湖林村的青砖黛瓦间,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以制度革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文化根脉凝聚前行力量。而青年学子的躬身实践,更让这份传承与创新有了接续的希望,让古村的“古韵新生”不仅是愿景,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