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农学子三下乡:拂拭红墙旧痕,在岁月褶皱里捡拾不灭星火
2025-08-11 17:01 阅读
CYL
8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西省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研究”实践队奔赴吉安市新干县,穿梭于红色旧址与现代养殖农场,探寻红色文化传承。
8月5日上午,实践队踏入麦㙦镇毛主席旧居。这座古朴的赣派民居静卧于稻田之畔,屋内木桌、油灯、旧文件袋等陈设质朴而庄重。讲解员轻抚桌面,缓缓讲述:1930年,毛主席在此居住,于这木桌前伴着摇曳的煤油灯光,彻夜起草文件。队员们凝视墙上泛黄照片,彼时毛主席与群众围坐交谈的场景,似跨越时空浮现眼前。那盏带着碳化灯芯的铁皮油灯,灯座上“1929”的刻字,皆是历史无声却有力的诉说。

随后,新街知青点迎来实践队。斑驳墙面上,“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标语虽已褪色,却依旧醒目。玻璃展柜里,煤油灯、知青日记、旧农具等静静陈列。管理员翻开1975年的知青日记,其中“凌晨四点插秧”“帮老乡修水渠”的记录,让那段岁月鲜活起来。“当年200多名知青在此挥洒汗水,带来知识,留下坚韧精神。”管理员指着集体劳动照说道。照片里知青们扛着锄头,笑容灿烂。而那本磨破边角、写满批注的《农技手册》,更是知青们求知与奉献的见证。

此次新干县实践,实践队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与知青们的奉献精神,如明灯照亮前行路。实践队队长表示,将以红色精神为指引,结合调研成果,探索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新路径。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入乡村,开展更多调研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陈俐妍 张庆豪 施蕾 陈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