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步量秦赣,让星火照亮初心
当红色基因在时代浪潮中不断传承,当青年力量在历史长河中持续接力,2025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5 日,一支由 5 人组成的实践团队踏上了 “聚火秦赣・散星万里” 的三下乡征程。跨越陕西、江西两省,穿梭于汉中、赣州、萍乡的红色沃土,我们以脚步丈量革命足迹,以镜头记录历史回响,以行动传承红色薪火,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实践中落地生根,让红色精神在青年心中绽放光芒。

一、聚火前的蓄力:以万全准备点燃初心
7 月 30 日,筹备的号角正式吹响。团队以线上会议为起点,展开了一场与历史的 “提前对话”。三条线路的成员分别确认红色景点开放时间与预约信息,将调查问卷精心设计,在网络中搜寻当地红色纪录片,为即将开启的红色之旅筑牢知识根基。
当日下午,陕西汉中线的王胜男率先走进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用镜头记录陈列细节,与讲解员对接沟通;江西赣州线的戴世意奔赴唐江革命旧址群,在斑驳的建筑中触摸历史温度;江西萍乡线的王恺彧驻足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让第一帧红色影像定格。这一刻,三地同步行动,如同三颗即将燎原的星火,在各自的坐标上积蓄着 “聚火” 的力量 —— 我们深知,唯有准备周全,才能让红色寻访更具深度,让初心使命更显坚定。

二、火种的采集:在红色遗址中汲取力量
7 月 31 日至 8 月 1 日,实践活动进入 “红色初探” 与 “深研” 阶段,三条线路如同三条坚韧的引线,将秦赣大地上的红色火种一一串联。
在陕西汉中,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的展板前,王胜男专注记录着革命先辈的事迹,从陈列的旧物中拼凑历史场景,当讲解员的声音通过录音设备留存,当典型案例在镜头下逐渐清晰,苏维埃政权的奋斗故事变得触手可及。随后,她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 “体验革命精神,凝聚红色力量” 的实践中,让 “坚定信念、团结奋斗” 的精神内核融入血脉。
在江西赣州,戴世意的脚步从唐江革命旧址群延伸至赣州解放十周年纪念碑。从旧址群的砖石中读取岁月痕迹,到纪念碑前追溯城市解放的壮阔历程,他用文字与镜头交织成赣州红色记忆的图谱。与村民的交流中,“红色文旅如何带动乡村发展” 的思考,让历史与现实有了更紧密的联结。
在江西萍乡,王恺彧的旅程始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展板上的工人运动史实、陈列馆里的工具文物,都成为他挖掘故事的线索。当他走进萍乡革命烈士陵园,在肃穆的氛围中传递秋收起义精神,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 而是通过镜头里的每一束光、笔记中的每一句话,变得具体而鲜活。
8 月 1 日傍晚的线上会议中,三地素材汇聚一堂。成员们分享着考察中的发现:汉中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经验、赣州的城市解放故事、萍乡的秋收起义精神…… 不同地域的红色故事在此碰撞,如同火苗汇聚成火焰,让 “聚火秦赣” 的主题愈发鲜明。

三、星火的淬炼: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8 月 2 日至 3 日,实践活动进入 “转化与传播” 的关键阶段。补拍镜头时,成员们特意捕捉红色景点的空镜与细节:汉中博物馆的文献展区里,历史背景讲解视频正在录制;萍乡革命烈士陵园中,烈士事迹被重新梳理记录;赣州的红色景点图集在整理中愈发完整,每一张照片、每一帧视频,都是对红色记忆的精心淬炼。
8 月 3 日,“红色 IP 文创设计” 成为新的亮点。团队结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符号、秋收起义的历史场景、赣州解放的精神标语,设计出书签、钥匙扣等低成本文创产品。这些带着红色印记的物品,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成为连接青年与革命历史的桥梁。同日,江西赣州线的红色宣讲活动在村委会热闹开展,戴世意向村民与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当孩子们眼中闪烁出向往的光芒,我们懂得:红色精神的传承,正在于这样代代相传的对话。
三条线路的投稿也在同步推进:抖音上的 1 分钟短视频带着 #三下乡# 话题传播,《红韵兴国・七日纪实》的成果集开始酝酿,红色故事正通过新媒体平台 “散星万里”,抵达更多人的视野。

四、星火的燎原:以实践成果续写红色篇章
8 月 4 日至 5 日,活动进入总结与交付阶段,红色星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在乡村社区,成员们寻访老一辈村民,记录下他们亲历或听闻的红色故事 —— 这些 “活历史” 的抢救性记录,让红色记忆更加丰满。与中小学生共同制作的红色手抄报贴满公告栏,稚嫩的画笔中,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写照。
8 月 5 日,“将军县红色文化” 流动展览在乡村社区拉开帷幕,展板上的红色故事、镜头里的革命遗址、文创中的精神符号,共同构成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教育。团队成员向村民调研红色文化认知度,在互动中传播党史知识,让红色教育从 “走进去” 变为 “活起来”。
当日下午,三段线路的素材最终融合成完整的红色故事链:从汉中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到赣州的城市解放历程,再到萍乡的秋收起义精神,三地故事串联起秦赣红色文化的脉络。团队总结会上,成员们梳理着 7 天的收获:累计超 4200 张照片、、35 分钟视频素材、10 余个挖掘整理的红色故事、数篇见诸平台的传播稿件…… 这些成果,是 “聚火秦赣” 的见证,更是 “散星万里” 的起点。

五、结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7 天的实践活动落幕,但红色基因的传承永不停止。在秦赣大地上,我们以青春之力 “聚火”,让散落的红色记忆重新凝聚;回归生活后,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 “散星万里”,让红色精神融入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点滴。
“聚火秦赣・散星万里”,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更是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承诺。当我们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当红色文创走进更多生活场景,当红色精神成为指引前行的力量,革命薪火必将代代相传,红色江山必将永不变色。
(杨丽华、王胜男、王恺彧、戴世意、胡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