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字库塔:解锁古人敬字惜纸的文化密码

2025-03-04 16:17 阅读
笨鸟大

探秘字库塔:解锁古人敬字惜纸的文化密码

宝子们,今天来聊聊超有意思的字库塔!它还有惜字塔、焚字炉等好多别称,是古代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塔形建筑哦。

为啥古人要建字库塔呢🧐?这就得说到他们对“字”那可是珍视得很!在古人眼里,每个字、每张纸都无比金贵,废弃的字纸也绝不能乱扔,字库塔就这样应运而生啦。

那古人具体是怎么敬惜字纸的呢🤔?在寺庙书院、街口或者路边,常常能看到一座字库塔。人们会把废旧的字纸、残书认真整理好,定期拿到字库塔里烧掉。烧完的纸灰,要么埋在干净的地方,要么撒进江河湖海。不少大户人家还会在自家宅院或者祠堂建字库塔,这既能尊崇教化、教育子孙,又能彰显自家书香门第的风范。普通百姓们也会一起捐建字库塔,大家齐心协力培育文风、劝善劝学。有些地方甚至还成立了惜字会,雇专人收集废弃的字纸,再定期进行焚毁。

古人对字纸的爱惜程度,真的超乎想象!就说宋人王曾父亲的故事吧,那可太经典啦。他惜字如命,哪怕字纸不小心掉进粪秽里,也要小心翼翼地拾起,仔细洗净,要么投入长流水中,要么烘干后烧掉。据说他妻子临产前,他梦到孔子说因为他功德无量,要派曾参转世成为他的儿子。结果王曾出生后,人生那叫一个顺风顺水,一路连中三元,最后官封沂国公呢!

古籍里也有不少关于敬字的记载。《弟子规》里讲“字不敬,心先病”,《节韵幼仪》里也有各种惜字的要求,就连《聊斋志异》里都有阎罗惩罚不敬字纸读书人的故事呢。

字库塔到底是宋代还是明代出现的,目前还有争议,不过现存最早的大多是明代的。从分布情况来看,南方的字库塔明显居多,海南、台湾都有它们的身影。咱国家现存250多座字库塔,四川、重庆、贵州就占了超200座。四川更是有“县县皆有塔”的说法,绵阳市盐亭县作为嫘祖故里,崇文惜字的传统那是相当悠久,现存32座字库塔,还被称为“中国字库塔之乡”呢!

为啥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字库塔这么多呢?原来宋朝经济发展,造纸材料和工艺都有很大改进,轻巧又便宜的竹纸成了书写常用纸,而西南地区竹子资源丰富,竹纸制造业自然就发达起来啦。南宋时期,浙江、四川、福建成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造纸和印刷业在南方集聚,为字库塔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这和现在字库塔的留存范围也恰好吻合。到了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字库塔也就更加兴盛啦。

宝子们,快来和我一起感受古人敬字惜纸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吧~#道中华 #山海相拥民族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