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月无常主,慢享人生自悠然
有这样两类人:
一类是生活中总是忙忙碌碌,没有一丝空隙;
另一类则忙中有序,闲中有趣,内心淡定从容。
而之所以有如此差距,就在于有些人早已把心态调成了松弛模式。
所谓“松弛感”,就是你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种状态和结果,不内耗、不自伤,有自己的节奏。
不忧不惧,活出人生原有的春色。
接纳自己
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便是自轻。
——《增广贤文》
有人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场内心的战争,而是与自我的和谈。”
我们总被社会要求,被各种外界情绪裹挟,追求完美,最终也是平凡的淹没在时光的洪流中。
须知人无完人 ,月有阴晴圆缺,学会接纳自己,用真实的自己面对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正如《皮囊》里的这一句话:
我期望自己接纳并喜欢自己身上的每一个起伏,诚实又真实的活着,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齐国大臣晏婴,个子矮小,经常受到他人嘲笑。
有一次,晏婴出使楚国,而楚国官员只开一个侧门让晏婴进入。
晏婴知道,这是有意侮辱他,他不卑不亢地说:“看眼下情景,难道楚国的待客之道是钻狗洞?狗的国家才有狗洞,难道楚王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楚国官员听后只能让晏婴从大门进入。
故事听起来波澜不惊,却是晏婴向世人展示接纳的一种崇高境界。
古语有云:“天牢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上天让我遭遇厄运,我就想法渡过难关。上天还能怎么样呢?
生来平凡,有平凡的美;失意受挫,亦能甘之如饴。
拥有这种豁达与自爱,才是人生最大的圆满。
不论境遇如何,始终从容接纳;不论人情反复,我只守本心一颗。
一生不长,且行且珍惜,接纳繁华与寂寥,也接纳平凡与真实,才是人生最浪漫的事!
感受当下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宋·晏殊《浣溪沙》
曾看到一句话:“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确实,一个人倘若内心安定自在,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悠闲自得。
有一位僧人问禅师:“如何是修行?”
禅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眠。”
僧人很是不解:“人人皆如此,有何不同?”
禅师道:“常人吃饭时百般计较,睡觉时千般思量。”
人生中的很多烦恼,都源自我们对过去执念,对未来忧虑。
却不知,有松弛感地享受当下,才是生活正确的打开方式。
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把今天的心情顾好,就足够了。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热气腾腾地活着,安于当下,相信万物各有其时。
放慢节奏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作家毕淑敏曾说: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的成熟,都慢得很。”
生命的旅途,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学会放慢脚步,才能尽情感受旅途的风景,
慢下来,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慢下来,感受生活的每一帧甜美。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队牧民赶着羊群,朝着日落的地方走,他们的行走速度很快,但每走一段距离,就会停下来。
这时,牧民们悠闲地抽着几袋烟,然后开始热情地跳舞、唱歌、享受恬静时光……
有路人见此情景,好奇地问:“你们不着急赶路吗,还不抓紧,否则天黑之前就到不了了?”
牧民则回答:“不急,慢下来,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更好地上路啊。”
细细想来,牧民的这种松弛感,何尝不是一种补充能量的方式。
一餐一饭、一草一木中皆有诗意,慢下来,方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林清玄说:心若从容,日子便会开花。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与自己和解,不急不躁,过好每个当下。
有人说:“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场长跑,松弛感就是优选的状态。”
确实,太用力的人生,走不远。
一个人“松弛感”越高,幸福感往往越强。
愿我们都能养出松弛感,自洽和谐,过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