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大有可为

2025-05-20 12:26 阅读
传媒论坛

 

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大有可为

“地方”如何开展国际传播,参与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业界与学界的热门话题?地方媒体作为地方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形势下,地方媒体可从以下方面做好国际传播。

首先,以地方为对象。地方性是地方媒体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关注地方、传播地方成为其不二选择。在立体式国际传播格局中,地方媒体赖以开展国际传播的主要“物料”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历史、地理、民族和生活方式各异,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福建土楼文化、四川美食文化等,都为地方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源。

其次,以地方为起点。以地方为对象,关注地方,但不能“沉溺”于地方。一些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内容过度关注于地方的“好”,却没有考虑国际传播的受众需求。国际传播面向的是“国际”,是一个个“区域国别”。地方作为国际传播的起点,要抵达终点,历程必然漫长且艰辛,需要具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智慧。一个基本的思路是换位思考,站在终点回看起点,进而思考如何出发。

最后,以地方为方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有解释力与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对此,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交流互鉴等中国理念、中国主张,这是全人类相通相融的话语。在此话语体系之下,中国各地的实践各不相同,呈现出一个不同层次、不同面向的立体式现代化中国。因此,以地方为方法,讲好中国方案在不同地方的生动实践故事,能够引发全人类的共情,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在国际传播中,如果以地方为对象是地方媒体的功能定位,那么以地方为起点则是地方媒体的路径选择,而以地方为方法则是地方媒体的思维方式。明确定位,选对路径,优化方式,地方媒体在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中将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张振亭,江西高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1]张振亭.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大有可为[J].传媒论坛,2025,8(06):3.

 

地方国际传播

新时代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双向互补的立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以宁夏广播电视台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与策略,以期通过本土资源特色和传播能动性研究,对国家层面的国际传播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任勤娟,宁夏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分析

摘要: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对国家间的信息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塑造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方面,媒体扮演着核心角色。地方媒体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国际传播中既有其独特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分析地方媒体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旨在为其走向国际化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

邱波彤,浙江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经济专题部主任。

边疆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提升边疆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国际传播力,不仅能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营造有利的周边国际环境,还能提升我国媒体的整体传播力。边疆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在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从国内与国际传播分立到一体化传播的理念转变,立足自身优势,传播特色内容;采用故事模式,改变话语方式;坚持与时俱进,拓展传播渠道;引进育留人才,发挥公众作用;改变传播策略,实现共情传播,从而提升国际传播力。 

作者简介:

袁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