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火点亮乡村夏夜——“送戏下乡”晚会圆满落幕
7月6日,宜春市靖安水口乡的夜空被璀璨灯火与欢声笑语点亮。爱润童心支教队以一场精彩纷呈的"送戏下乡"文艺晚会,为为期数天的支教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这场凝聚着师生心血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很多村民驻足观看,让艺术之花在乡村沃土绚丽绽放。
当日下午两点,烈日当空,支教队员们已在水口乡文化广场紧张筹备。为解决后台场地难题,数位热心村民主动敞开家门,将堂屋临时改造成化妆间与候场区。泛黄的木质八仙桌上,摆满简易化妆品;斑驳的衣柜前,演员们快速更换演出服,登场前的紧张与期待在狭小空间里蔓延。舞蹈组在广场树荫下反复打磨动作,裙摆扫过石板激起阵阵尘土;朗诵组躲进凉亭,逐字推敲情感起伏;音乐剧小演员们抱着自制道具,蹲在墙角对戏,鼻尖沁出的汗珠滴落在剧本上。

晚会开场前两小时,暮色尚未完全笼罩广场,热情的村民们已陆续带着板凳、竹椅围坐在舞台前。支教队担任主持人的队员刚化好妆走到后台入口,就被一群扎着羊角辫、穿着碎花裙的小朋友团团围住。"姐姐的裙子好漂亮!""像电视里的主持人!"孩子们仰着红扑扑的脸蛋,眼中满是崇拜与好奇。其中一位小朋友怯生生地拽着队员的衣角,小声问:"可以和姐姐拍张照吗?"随后与主持人合影,清脆的笑声混着晚风,为即将开始的晚会增添了几分甜蜜与温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们纷纷赶来,期待着这场精彩的晚会。随着活力四射的开场舞《芳华》的音乐响起,晚会正式拉开帷幕。支教队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服装,轻盈地舞动着,他们的舞步与明快的节奏完美融合,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观众们纷纷拍手叫好。
紧接着,一首抒情歌曲《如愿》响起,温柔的旋律如同春风拂面,诉说着家国情怀。台下的观众们被这动人的歌声感染,情不自禁地轻声跟唱,整个广场仿佛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氛围中。而当《映山红上杜鹃鸣》悠扬的曲调响起时,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不朽的精神。这首歌曲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激昂的旋律,向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雄们致敬,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

民族舞蹈串烧《花儿》将现场氛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蒙古族、傣族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舞蹈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多彩的服饰与灵动的舞姿完美融合,展现了各民族大融合的独特魅力。观众们被这充满活力的表演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元文化的盛宴之中。
原创音乐剧《守护者》则以沉浸式的表演方式,生动地重现了革命年代地下党员们守护信仰的感人故事。扣人心弦的剧情、深情的演绎,让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这部音乐剧不仅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传递了坚定信仰的力量。
当经典的舞蹈《映山红》的音乐响起时,舞者们用优美的身姿和充满情感的舞蹈动作,完美诠释了那段红色记忆。他们将革命精神融入每一个动作,将现场气氛再次点燃,观众们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整个表演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带着孙子前来观演的大爷感慨道。整场晚会持续近两小时,传统歌舞与现代艺术交融,既保留了本土特色元素,又创新呈现多元艺术形式。晚会最后,全体演员与观众共同唱响《灯火里的中国》,温暖的歌声回荡在夜空,象征着乡村振兴路上的希望之光。舞台下,白发老人随着旋律轻摇蒲扇,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孩子们踩着板凳欢呼雀跃,热闹景象成为乡村夏夜最美的风景。


这场送戏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支教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爱润童心团队积极践行文化惠民政策的生动实践。在当晚的演出中,大合唱的歌声响彻云霄,为整个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支教队员们与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场面温馨感人。而那些回荡在山水间的动人旋律,那些镌刻在人们记忆里的温暖笑容,早已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水口乡的土地上。这些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文化活力和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