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学子走进菜篮子:实践行劳动精神,田耕耘悟乡村振兴

2025-07-07 18:12 阅读
网友341903
为茄子进行人工授粉

为茄子进行剪枝

采收玉米

2025年7月3日,为践行劳动精神,体悟农业发展对苏区振兴的推进作用。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橙兴农 薪火兴乡”实践团走进信丰县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实践团成员通过下地采摘蔬菜,修剪枝条,观察学习农户人工授粉等方式深入感受新时代劳动人民如何践行劳动精神,在参观学习蔬菜种植中感受苏区振兴的蓬勃生机。

“间作”展现人民“大智慧”

实践团迈入蔬菜大棚,一列列泥土的“脊柱”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的注意。研究员向我们介绍,这一片区域将用于苋菜和瓠子间作,在田垄之上种植苋菜等“叶子菜”,垄与垄之间形成的沟壑用于种植瓠子,瓠子生长沿着爬杆爬上棚顶支架。种植布局,不仅让土地利用率提升,还通过植物间的生态互补实现资源循环:苋菜蒸腾作用降低垄间温度,为瓠子创造舒适环境;瓠子成熟后形成的绿荫又能反哺苋菜,避免强光灼伤叶片。“间作”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环境等资源。实践团成员从蔬菜“间作”深刻感悟到劳动人民千百年来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在这片小小的蔬菜大棚里,劳动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了实践团成员的成长道路。

用双手践行劳动精神

研究员讲解茄子的特征

在种植大棚,实践团成员虚心向菜园负责人请教如何进行人工授粉,并进行实践为茄子进行人工授粉。在授粉过程中,通常将植物激素涂抹在茄子花的花柄,实践团成员对此产生了疑惑,经过负责人讲解后才明白,将植物激素直接涂抹在花柄能够使大大提高授粉率,确保果实的结果能力。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实践团成员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茄子进行“修枝,打顶,落花,落果”将知识运用在劳动中,在劳动中体悟劳动精神。团队成员用汗水浇灌土壤,用双手在田地中劳作。在玉米田中,团队成员对已经成熟的玉米进行采收,在劳作过程中成员慢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王明华分享道“只需要抓住玉米的底部旋转,玉米便可以轻松完整地被采下来”。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体悟劳动精神,用行动践行劳动精神。

“菜篮子”助力苏区振兴

在大棚与大棚之间的步道之上的横幅,赫然写着“立足赣南,服务江西,辐射湾区,影响全国。”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赣南已然成为中国人民的“菜篮子”。实践团看着一句句标语,真实感受到农业为赣南大地带来的新机遇。农业推动赣南苏区振兴的靓丽图景。

此次“菜篮子”之行,实践团真正做到了“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践行了“青橙兴农,薪火兴乡”的初心。劳动人民的汗水滋润了实践团成员的心间,为实践团每一位成员种下了一颗象征劳动精神的种子。赣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获得丰收,用劳动成果谱写苏区振兴新乐章。 #暑期“三下乡”# (胡斌 罗宇欣 钟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