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薪火相传”实践队 青春触瓷韵

2025-07-07 21:15 阅读
张宝乐

七月的三宝村,晨雾尚未散尽,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薪火相传”实践队的队员们已整装待发。统一的队服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大家脸上带着些许紧张,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期待。“今天要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服务,”指导老师张杨整理着队旗,轻声鼓励队友,“咱们好好干,让村民们感受到真诚!”

清晨送清凉,致敬城市“美容师”

上午八时,“夏日送清凉,关爱环卫工”活动准时启动。队员们捧着冰镇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物资,走向正在清扫路面的环卫工。“张阿姨,您歇会儿喝口汤吧!”队员小梁递过水杯时,手指因紧张微微收紧,却在看到阿姨接过杯子时绽开的笑容后放松下来。65岁的环卫工刘师傅擦了擦汗,接过防晒帽念叨:“现在的娃娃真懂事,你们一来,这天儿好像都没那么热了。”队员们听着这话,鼻尖微微发酸,原来一句问候、一份物资,能在劳动者心中激起这么多涟漪。

实践队队员递给环卫工人夏日物资
实践队队员递给环卫工人夏日物资
实践队帮助环卫阿姨打扫卫生
活动结束环卫工人与实践队队员合影

诊进社区,健康护万家

上午10:30,社区活动中心里已排起长队。“大爷,您坐好,血压计绑紧点才准。”队员小张一边调整仪器,一边轻声叮嘱。测量间隙,她拿出随身带的健康手册,指着夏季养生图解说:“您这血压有点高,夏天别吃太咸,多吃点冬瓜利尿。”一位大娘听完拉着她的手不放:“姑娘说得比村医还细,我记牢了!”队员们额头渗着汗,却没人喊累,看着村民们认真记录注意事项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这就是“卫生下乡”最实在的意义。

实践队成员给社区阿姨检查牙齿
实践队成员给社区阿姨测血压
社区居民与实践队热情合影

窑烟火处,匠心照青衿

老式吊扇慢悠悠转着,将工作室里混着陶土与松柴的气息轻轻搅动,落在非遗传承人高亮兴老师布满薄茧的手上。实践队员们围站成一圈,目光紧紧追随着那团即将成型的陶土。只见高老师双手如流水般抚过陶土,原本松散的泥团在他掌心渐渐升起,转瞬间成了一个圆润的瓶坯。“拉坯讲究‘手随心动’,力道差一点,形状就偏了。”高老师手上不停,眼角带着笑意,“我守了这手艺40年,就图让老祖宗的东西传下去。”队员小石攥紧了衣角,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原来所谓“坚守”,就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里,藏着对传统最深的敬畏。

高亮兴老师在打磨瓶胚
高亮兴老师在画胚
实践队队员在认真的观看高亮兴老师画胚
活动结束高亮兴老师与实践队合影

创新融传统,火花照前路

“青花不只是龙纹牡丹,也能画咱们现在的生活。”在非遗传承人袁欣老师的工作室,只见他拿起一件绘着乡村新貌的瓷盘,向队员们展示着。盘面上,白墙黛瓦的新农舍旁,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您这画的是三宝村吧?”队员小梁指着画面惊呼,眼里满是惊喜。袁老师笑着点头:“传统要活在当下,就得让年轻人看得懂、喜欢看。”队员们看着那些融合了现代审美的瓷器,忽然明白:传承不是复制过去,而是让文化在创新中找到新的生命力。

实践队队员在认真听袁欣老师讲解
实践队听袁欣老师的讲解
袁欣老师向实践队介绍青花瓷
活动结束蔡文娟老师和袁欣老师与实践队合照

实践结硕果,青春书华章

夕阳西下,队员们走在返程的路上,没人说话却都若有所思。有人摩挲着被汗水浸湿的队服,有人翻看手机里环卫工的笑脸,有人对着拍的瓷器照片出神。“今天才明白,‘三下乡’不是走过场。”大家心中不由得感慨,“服务别人的时候,自己成长得最快。”

 这场实践,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每个人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当青春的热忱遇上基层的需求,当年轻的目光触及文化的根脉,碰撞出的不仅是温暖与感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年轻的身影必将带着这份收获,在传承中创新,在奉献中成长,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得更加绚烂。

实践队队员的合照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