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暖童心,陪伴筑希望:赣南乡村里的特别一课

2025-07-13 14:25 阅读
网友493325

 #暑期“三下乡”#  #赣鄱大地书写青春#  #大江干饭人#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童心港湾#  #赣青三下乡# 

在赣南山区层叠的绿意深处,崇义县上堡乡良和村“童心港湾”的院子里,纸杯风车在孩子们手中呼呼旋转,斑斓的颜料星星点点沾上了稚嫩的脸颊。2025年7月6日,江西科技学院“微炭助梦,萤火筑乡”实践服务队的到来,为这个宁静的村落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欢笑。他们的目标朴素而真挚:用陪伴为留守儿童驱散孤单,以行动播种温暖。

指尖跃动色彩,笑语填满院落。手工制作区域成了最热闹的角落。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小杰正埋头专注地装饰他的纸杯风车。他小心翼翼地在杯壁上画下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和一个大大的笑脸。“这个笑脸是给奶奶的,”他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对身旁指导的实践队员说,“奶奶说爸爸在外面盖大楼,像星星一样高。”队员们俯身耐心回应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帮助固定叶片,调整角度。当微风吹过,一只只承载着童真梦想的彩色风车在院中轻盈旋转,映衬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教小朋友们做纸风车 张典供图)

不远处的游戏区,“趣味接力”正进行得热火朝天。实践队员们巧妙地将简单的奔跑与知识问答结合。“夏天能不能一个人去河边玩水呀?”负责主持的队员话音刚落,一群小手便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不能!要跟大人一起!”孩子们响亮的回答伴随着加油的呐喊声,在夏日的空气中回荡。小小的奖品——一本图画书或一盒彩色铅笔——更是点燃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欢笑声几乎掀翻了院落的屋顶。

(图为小朋友们和实践队员一起玩猜成语接力游戏 袁奕婷供图)

萌趣动画破题,安全知识入心。相较于手工和游戏的喧闹,活动室内的防溺水教育课堂则呈现另一种专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风险高的现实痛点,队员们摒弃枯燥说教,精心制作了系列萌趣动画短片。屏幕上,憨态可掬的卡通小鸭不慎滑入“深水区”,画面顿时引起孩子们一阵紧张的惊呼。紧接着,动画清晰演示了正确的呼救方式和岸上救援工具的使用。当看到小鸭最终被安全救起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自发鼓起掌来。

“动画片里的小鸭子错在哪里了?如果看到小伙伴落水,第一件事该做什么?”队员们适时暂停画面抛出问题。短暂的安静后,孩子们的小手再次如雨后春笋般举起。“它自己去水边玩了!”“不能自己下水,要大声喊大人,找竹竿或者丢救生圈!” 十岁的女孩小雯清晰而大声地回答。良和村党支部委员、负责“童心港湾”日常管理的李明生对此深有感触:“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接受度特别高。动画把危险场景和正确做法都演活了,比我们平时反复叮嘱十遍都管用,关键知识他们真记住了。”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实践队成员们制作的防溺水宣传动画 熊瑞云供图)

微光汇聚暖流,陪伴点亮心灯。夕阳的金辉温柔地洒满院落,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拉着队员的手,有的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在追问哥哥姐姐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一天的陪伴虽短暂,却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今天画风车很开心,哥哥教我用三种颜色混在一起,”小杰兴奋地比划着,“我还知道不能自己去捞掉进水里的东西,要喊大人。”对于这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孩子而言,情感上的陪伴与理解,其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物质关怀。

“每个孩子眼中闪烁的期待和活动结束时那份不舍,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萤火虽微,聚之成光’的力量。”实践服务队队长李佳和总结道,“留守儿童需要的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平等的交流与真诚的在场。”专注于乡村儿童心理研究的学者陈教授指出,此类高质量陪伴活动能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增强其社会交往信心,尤其是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入互动,提升了孩子们的风险应对能力,是极具价值的实践。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小朋友合照 胡佳龙供图)

暮色渐合,实践队员们踏上归途。良和村的灯火在身后渐次亮起,如同散落山间的温暖萤火。一天的陪伴或许短暂,但那些共同绘制的风车、响彻院落的欢笑、安全知识的烙印,已然汇聚成点亮童心的一束微光,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投下温暖而坚定的希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