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昌老贡院
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南昌贡院就是江西举行全省乡试的考场。南昌一共有两处贡院,一处位于进贤门内,一处位于八一公园。因为进贤门处的贡院始建时间较早,使用历史较长,人们习惯称之为“老贡院”。

黄秋园纪念馆
“老贡院”原址在今松柏巷和廉让里巷之间的巷道处,早年间,小孩子很容易把这条巷子误叫为“老公院”,以为这里离清节堂不远,清节堂是收留老公去世的老婆的,想必老公院是收留老婆去世的老公的。
这条长不过百米,宽不过4米的巷子,青色高墙青得发黑,麻石板路干净得滑脚,两边隔蛮长一段路才一家大门头深宅子,莫测高深。脚步稍重一点,便似乎听到整条巷子都在斥责:放肆!
老贡院不是老公院,它是古代省府级别的考场。古代人的理想是“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学习好,考得好,就可以做官。老贡院,是秀才升级举人的考场。
明朝时期,江西读书人最风光,有“朝士半江西”之说。朝士多,证明江西考取官职的人多,更证明江西的考生多。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贡院范围很大,从进贤门内到顺化门内,包括松柏巷、省委党校、小桃花巷、廉让里、仁寿里、实验小学,都是老贡院的考场。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传记里面就说到,亲眼见两万多考生在贡院考试的盛况。贡院考试,必须每个考生一间小屋子,叫做号舍,而且隔开距离防止舞弊。两万多考生,需要两万多间号舍,的确要很大范围。
清朝康熙年间,在八一公园那儿建新贡院,号舍建了一万七千间,考官奏折还说不够用。此后,老贡院的考场废弃,这样才给了教会机会买下大片老贡院的土地,系马桩一带,则是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买下建屋。到民国时期,以老贡院为中心,形成了教会区域和有钱人文化人居住的区域。难怪这一片,老贡院、廉让里、仁寿里、松柏巷,听名字就好有文化。如今保留的黄秋园纪念馆、王咨臣藏书楼,只是当年的两栋。
南昌老贡院
老贡院是什么时候建的?当下普遍的说法是北宋时期建的,有上千年历史。贡院外面立了系马的桩子,供骑马来贡院考试的考生系马用,因此才有了系马桩这个名称。桃花巷原本是一片桃林,考官和考生们经常在桃林休闲和讨论学问。但根据资料,老贡院建于北宋、系马桩源自老贡院、考官考生休闲桃树林的说法有待考证。
明朝的南昌是一座王城,有皇帝的龙子龙孙分封的城市叫做王城。南昌的封王叫宁王。明朝正德年间的宁王叫做朱宸濠,就是造反被王阳明活捉的那位。也许是朱宸濠想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在如今老贡院的地方建了一所阳春书院,广纳学子在此攻读。以前的书院都会种植桃树或李树,取“桃李满天下”之意。朱宸濠造反兵败被处死后,阳春书院废弃。据南昌学者邵百鸣先生考证,明朝嘉靖年间,废弃的阳春书院被整修,作为秀才考举人的考场,即贡院,这就是老贡院的由来。
至于桃花巷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桃树林由老贡院种植,供考生和考官休闲用。但贡院考试共三天,考生考试的地方叫做号舍,进号舍,三天吃喝拉撒考都在里面不准出来。考完不准逗留,哪有在桃树林休闲之理。至于考官,同样是分卷阅卷评分等不准外出,不准交流。考毕考场即封锁,同样不可能去桃林休闲。其二是元朝盛行元曲,此地曾有乐坊,歌女们个个艳若桃花,民间俗称这乐坊为桃花坊,以后叫桃花巷。此说只是故老相传,查不到证据。其三即是阳春书院所种植,取“桃李满天下”之意,这个可信度相对较高。
贡院,穿越千年,可惜千年并非固定的岁月静好,有战乱,有火灾,有水灾,有朝代更替,有沧海桑田。站在老贡院巷口,却好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根据陈赣中文章改编)
编辑:吴梦婷、实习生章星颖
审核: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