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用Deep Seek赶作业”警示了什么?

2025-02-15 13:12 阅读
央视网

寒假要结束了,撒欢的“神兽们”即将被“归笼”,一年两度的赶作业场面又上演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有些天资聪颖的“小神兽”们这个寒假没白过,他们“与时俱进”,已经可以熟悉地用Deep Seek这样的AI工具赶作业了,不少“神兽”还都给了“好评”。本来是“临时抱佛脚”,结果一不小心地抱到了AI这条大腿。

孩子们高兴了,家长们却很是犯愁。“这不就是抄作业吗?用习惯了,考试时咋办?”也有“开明的家长”觉得孩子会用工具就是进步,正确引导就好,过度焦虑大可不必。

暂时抛开具体的争论,透过这件“小事”看背后的“大题”。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了,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使之能适应新的现实和未来竞争的时与势,不仅是家长、学校要严肃思考的现实问题,也值得我们全社会进行广泛讨论。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早已迅速介入到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或深或浅地改写着千行百业的形态,对有些行业的“冲击”或“改造”超出想象。

不管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这注定是难以逆转的发展潮流。我们都看到了,制造业流水线“机器换人”早已成为现实,从不出错的AI主播也不再是新闻,总台蛇年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舞者在朋友圈刷屏,当下最火热的AI工具Deep Seek则是让众多从业者感受到职业“危机”。包括一些政府机构都已经开始在政务系统接入这一新工具。AI已不是科技企业的专利,正成为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

如此形势下,继续以传统的模式教育孩子,还行得通吗?面对AI这个“最强大脑”,如果教育还是填鸭式方法,搞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还有意义吗?答案不言自明。

也许有朋友会说,只要考试指挥棒不变,孩子就免不了在老赛道上继续卷下去。这正是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者需要正视和规划的,未来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在知识记忆向知识创新转变的背景下,以背诵模式为主的应试导向需要改变了。未来,不!就是当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比简单获取的知识更重要,提问能力比记住答案更可贵。

不只是学生,教育者本身的角色、职能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更多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型,着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创新性。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说现在的教育模式主要是“装满一桶水”,那未来则更多是“点燃一把火”。

因为,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阶段,教育的过程终究离不开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且其社交性、创造性和情感性应始终位列在教育的基座之上,唯有如此,教育才能避免被技术“物化”和异化,让孩子成长为有科学素养又保持人文情怀的“完整的人”。

此刻,再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面对孩子使用AI工具,你是不是可以更从容些了?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