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少整些没用的PPT
近日,“浙江开始整治PPT”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位浙江宁波的公务员表示,最近开会不再需要做PPT了——“以前的会议方案中,大多标注需要制作PPT,但现在没有这种要求了”。
曾几何时,PPT仿佛成了政务活动的“标配”:工作汇报要PPT,年终述职要PPT,甚至乡村干部上台汇报也得“图文并茂”。有人调侃:“工作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群众掌声多,不如PPT里动画多。”这种现象背后,是PPT从工具异化为负担的现实。浙江从整治PPT入手,正是向“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亮剑,也是为基层减负的务实探索。
PPT本身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却在形式主义中变成了“枷锁”。问题的核心,在于“没用的PPT”越做越多:明明几句话能说清的事,非要堆砌几十页“高大上”模板;明明实地走访就能掌握的情况,非要靠“美颜”过的图表粉饰。更讽刺的是,有的外包公司甚至推出“公务员专用套餐”,专治“领导审美疲劳”。当汇报变成“表演”,当形式压过实质,这些耗费时间精力的PPT不仅没用,还成了基层的沉重负担。
“没用的PPT”之所以屡禁不止,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上级“要看”,二是下级“要做”。有的上级领导热衷于看“秀”,觉得华丽的汇报场面能带来成就感;有的下级则把做PPT当成“表现”机会,用表面文章取悦上级。于是,你追我赶做“没用的PPT”,形式主义的“秀场”愈演愈烈。
但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PPT这种形式,而是那些浪费精力的“无用功”。工作好不好,不该看PPT里的动画多不多;成绩实不实,不能靠图表里的数字“美颜”。上级部门与其盯着屏幕看汇报,不如多到现场走一走;与其关注PPT是否精美,不如多听群众怎么说。毕竟,PPT做得再花哨,也抵不过群众真真切切的肯定——这才是最该看重的“实绩”。
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整治的“文山会海”,和这些“没用的PPT”本质相同,都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它们像“孪生兄弟”,不断消耗基层的精力与热情。因此,整治“没用的PPT”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举一反三:不仅要减少不必要的PPT要求,还要杜绝一切“看起来好看、实际没用”的形式主义。
要让这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得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干部明白,工作是做给群众看的,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其次,要优化考核机制,把“群众满意度”“实际成效”作为硬指标,而不是盯着汇报材料打分;最后,要加强监督,鼓励大家对“形式主义”说不,让那些耗在PPT上的时间,真正回到为群众办实事上。
真正的政绩,不在精致的幻灯片里,而在群众的笑脸上。让我们从整治PPT开始,让基层干部从“屏幕”回到“田间”,从“做汇报”转向“做实事”。毕竟,实干才能兴邦,务实方得民心。
(李赛 张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