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桓: 用血肉之躯书写不屈民族魂

2025-08-04 09:17 阅读
新华社

 

  走进广西桂林市七星景区普陀山博望坪,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处庄严肃穆的抗战遗址群——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这里长眠着1944年桂林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革命军三位高级将领及八百余名士兵,见证了八十多年前那场持续十余日的桂林保卫战。

  陈济桓烈士便是这三位将军中的一位。陈济桓,1893年生,广西岑溪人,曾任广西绥靖公署高级参谋等职。

  1944年5月,侵华日军集中主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洛阳、长沙相继陷落,衡阳也于8月8日失守。接着,日军沿湘桂铁路长驱南下,直逼桂林。

  第十六集团军接到命令必须死守桂林,阻击日军继续推进。时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桂林城防司令的韦云淞,希望老搭档陈济桓来担任参谋长。此时陈济桓妻子即将分娩,亲属都劝他再三考虑,但陈济桓留下一封家书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吾无以报国,惟有五尺长躯耳,桂林存我存,桂林亡我亦亡,吾意已决,不成功便成仁……”

  1944年10月28日,日军集结7万多兵力开始围攻桂林,从29日起开始了全面的疯狂进攻。抗日将士在韦云淞、陈济桓等指挥下奋勇杀敌。11月9日,日军集结大量兵力,再次突入桂林,双方转入激烈的巷战。陈济桓指挥将士拼死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无力挽回颓势。韦云淞和陈济桓只好率军突围,以保全部队。行至猴山时,又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残酷的血战。此时陈济桓已身负重伤,无法随队突围,便用钢笔在名片上写下“职口臂受伤,不能脱离阵地,决定自杀成仁,免受辱。”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陈济桓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壮烈殉国。新华社记者 林凡诗 (据新华社南宁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