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飞来“空中搬运工”

苍翠的山林间,一台充满科技感的“大家伙”轻松吊起两根粗壮的毛竹,飞过林梢,稳稳落在路边,这是崇义县思顺乡新地村林农用无人机搬运毛竹的场景。
“以前运竹子别提多遭罪了,全靠肩扛人抬,费好大劲才能将一根竹子运下山。现在坐在竹林里,手指一动,无人机就把竹子搬下山了。”新地村林农钟高平一边熟练地控制手柄,一边乐呵呵地说,“你看,那堆竹子离公路大概有500米,这‘大家伙’几分钟就飞个来回,过去20多人一天的工作量,它个把小时就完成了。”
新地村竹木资源丰富,但深山阻隔让运输成了老大难问题。钟高平家30多亩竹林高悬山岭,没路可走,竹山成了沉睡的财富。他一咬牙花6万多元买了一台农用无人机,经过潜心钻研学习,很快就成了村里首个“飞手”。
农用无人机一开工,立马成了村里的明星。“快来看,老钟用‘神器’运竹子啦!”村民们闻讯赶来,围在现场仰头张望。
“以前一趟竹子运下来骨头都要散架,没想到现在按几下,上百斤竹子‘嗖嗖’就飞到眼前,真是开了眼界!”村民江兴阳看着无人机吊起的毛竹,惊喜地说,“我家山上的毛竹几十年砍不动、运不出,现在有无人机就不愁运输了。”
空中搬运不仅解决了自家毛竹运输难题,也成了钟高平增收的新门路。“现在村里谁家竹子难运都来找我,光帮乡亲们运竹子,一天挣个七八百元不成问题。”钟高平说。据他介绍,无人机一次能吊起约85公斤的毛竹,一天下来能轻松吊运近10吨,效率是人工搬运的10到20倍,运输成本下降六七成。
崇义县有70万亩竹林资源,有“竹海”美称。然而,山林深处交通难行,运输瓶颈一度卡住竹产业的发展咽喉。
“无人机这一飞,飞走了多年的烦恼!”新地村村干部钟高远指着繁忙的作业点说,“这技术省钱省力、环保节能,最关键的是,山里的鲜竹能第一时间‘飞’出去变成钱,实实在在帮乡亲们增收致富。”
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