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有温度的资金 一串暖心民生事

在赣鄱大地,福利彩票公益金如一股暖流,温暖着“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从社区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到幸福院里老少同乐的欢笑声,再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笔带着温度的资金,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承诺。

在浔阳区南司社区的“幸福食堂”里,老人们有序就餐。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摄
钱花在实处,日子更舒心
8月1日中午,在九江市浔阳区南司社区的“幸福食堂”里,78岁的邹礼才刷脸支付后,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粥和包子坐下笑着说:“不用自己动手做就能吃上热乎饭,70岁以上还能减2元钱,真是贴心!”这背后,是去年浔阳区投入292.5万元福彩公益金带来的可喜变化,这笔钱催生了25家“幸福食堂”,日均服务老人超120人次。在九江,这样的老年助餐点已有507个,日均服务约1.2万人次。
湖口县流泗镇金山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里,更是一派热闹景象。1450平方米的空间里,老人们围坐打牌唱戏,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辅导下写作业。“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福彩公益金占130万元,日均助餐1500人次、助娱2000人次。”村支书柳保华算了笔民生账。截至今年6月,九江市已运营93个“一老一小幸福院”,福彩公益金的注入让“朝夕美好”照进现实。
围绕需求帮,服务更精准
在九江市儿童福利院,消防喷淋系统无声守护着105名儿童的安全,这是640万元福彩公益金带来的安心;综合楼副楼改造现场,300万元公益金将新增6个“类家庭”单元,让更多孩子体验家庭温暖。“福彩公益金覆盖了儿童照料、安全保障等多个关键领域。”院长吴洁的话道出了资金的精准投向。
这种精准同样体现在孤儿助学上。从福利院走出的安然,靠每年1万元“福彩圆梦”助学金完成学业,如今回到福利院当社工。安然说:“是福彩给了我机会,现在我想帮更多的孩子。”在她身后,还有不少受助学子正在高校逐梦,形成“助学-成才-反哺”的良性循环。
在养老服务领域,福彩公益金的撬动作用尤为显著。2022年以来,九江累计为社会力量办养老发放补贴4111.7万元,永修县、共青城市等地的公建民营福利院焕发生机。“护理型床位每张补助提高到5000元,还能享受税费减免政策,我们更有信心做好服务。”一家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说。
往乡村使劲,助百姓增收
浮梁县瑶里镇南泊村,青砖景观路依河延伸,村民徐明林的“瑶里溪栈”民宿里游客满座。“福彩公益金投了1100万元改善环境,我才敢回村开民宿,旺季日收入超3600元。”徐明林的话里满是感激。如今,瑶里镇已有26家民宿,村民潘时好在民宿务工,每天能挣100元,他说:“这份工作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很好。”
数据显示,去年,浮梁县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8个行政村推进道路改造10.9公里、建污水处理系统3000余米,新建8处文化广场和停车场。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民宿产业兴起,福彩公益金正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野,从“夕阳红”到“朝阳暖”,福利彩票公益金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使命,在赣鄱大地写下温暖故事。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