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起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公布——对相关责任人实行“驾照式记分”管理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实习生刘璐安娜)我省积极推进《江西省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经办规程落地见效,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实行“驾照式记分”管理。8月13日,省医保局公布了10起典型案例,旨在以案释法,守护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此次公布的10起典型案例覆盖零售药店、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及民营医院等定点机构,骗保手法多样。“串换药品”,江西浩心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某门店把保健品串换成药品,用医保卡结算1403.4元;“无中生有”,永修县虬津镇某村卫生室通过收集特困人员的社保卡,虚构5565人次就诊,骗取基金22.81万元;“挂床骗保”,新余市渝水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病人“挂”在住院系统,病人实际回家休息;“冒签名”,江西洪兴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某门店执业药师离岗,店员直接代签;“死亡报销”,靖安县双溪镇某村卫生分室给已死亡的3名老人刷卡150元。以及其他种种骗保手法。
据悉,上述案件均已依法依规处理到位,追回全部违规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全省医保系统综合运用经办核查、日常巡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持续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全省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1万余家,追回资金8.71亿元,对涉案医药机构相关责任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累计记分246人次,其中,27人被暂停医保支付资格,13人被终止医保支付资格。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基金的使用安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省医保局基金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把“驾照式记分”嵌入日常结算、智能监控、飞行检查、投诉举报等各个环节,实现“一次违规、处处受限”,让每一笔医保基金都花在群众看病就医的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