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20年|从煤老板到生态庄园主:刘明利的绿色致富路
人物名片:
刘明利,1970年生,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光辉村人,乌石印象生态庄园主,萍乡市葡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煤老板到生态庄园主,他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好的生态环境才是地方发展的立足之本、活水之源、产业之根。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玥、陈记昌报道:8月7日清晨,55岁的刘明利踏着露珠,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乌石印象生态园的步道上行走,河塘里鱼虾游弋,采摘园内飘荡着游客的欢笑声。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曾经却是被煤矿和水泥厂包围的污染重灾区。
山林茂密翠绿、小溪清澈见底、山坡上的牛羊自由觅食,小河里的鱼虾欢快畅游……这是刘明利童年记忆中的乌石村。然而,上世纪90年代,20多个小煤矿的轰鸣声打破了这种美好。2003年,刘明利与哥哥也加入了煤矿开采行列,他们合伙开办了竹坡煤矿,第一年就赚了400多万元。“煤矿开采确实很挣钱,但看着家乡被挖得千疮百孔,心里很不是滋味。”刘明利坦言,村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种植的蔬菜都变成了灰黑色,河水像墨汁一样,穿着白衬衫出门转一圈就成了灰黑色,他觉得这钱挣得不踏实。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犹如春风唤醒大地,越来越多的人从“靠山吃山、卖资源换短利”的旧路,转向“守护生态、让山水长出金银”的新途。刘明利便是其中之一。2009年,刘明利毅然关闭煤矿转向发展农业,成立了萍乡市葡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先在老家青山镇光辉村种植中药材,后因土地受限,便将目光投向污染更重的邻村乌石村。2014年10月,他流转村里80%的土地,建起了乌石印象生态园:200亩种水果蔬菜,50亩搞养殖,50亩种蘑菇,200亩做休闲观光……
刘明利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将用完的蘑菇菌筒打碎,与厨余垃圾、果树落叶、鸭鹅粪便等有机物混合,经过腐熟发酵,菌筒就变成了富含养分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废弃物,又为花草果蔬提供了天然养分。此外,得益于物理杀虫灯、黄板等农业设施的运用,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让农产品更加健康。
随着乌石印象生态园越办越好,乌石村的山绿了、水清了,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57名乌石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村民周清香开心地说:“我在生态园工作,一年可增收3万余元。目前,生态园内正在搭建搓菜生产线,未来还会搭建红薯粉、笋干等产品生产线,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刘明利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梦想:进一步整合当地有效资源要素,大力挖掘特色优势食品深加工,打造酒店食材供应链,把家乡的农产品送上全国百姓的餐桌,通过生态园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站在观景台上,夕阳为生态园镀上了一道金边。刘明利望着远处的青山绿水,语气坚定:“从煤老板到生态庄园主,深耕绿色产业多年让我明白,好的生态环境才是地方发展的立足之本、活水之源、产业之根。这绿水青山,得一代一代传下去。”
刘明利在生态园内劳作。摄|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