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区市场监管局 “多点发力”筑牢农村“舌尖安全”防线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李 志) 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近期,新建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地区食品安全薄弱环节,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大力开展覆盖全领域、贯通全链条、管理全周期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多点发力”织密农村食品安全防护网,推动农村食品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为乡村振兴筑牢食品安全根基。
一是立足“出发点”,提升“组织力”。明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821”总体思路,即成立1个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相关股室业务指导,7个基层分局+1个溪霞工作组具体落实,2个督导组督导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构建起1套“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指挥、业务条线配合、上下联动督导”的高效组织体系。印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明确职责分工。行动以来,已组织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等工作会议7次,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整治高效有序推进。
二是找准“切入点”,强化“执行力”。依托智慧监管系统,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摸排,确认主体对象,建立监管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围绕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农村集贸市场、食杂店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场所,严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时令食用农产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类,全面排查治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风险隐患。针对农村集体聚餐特点,提前介入指导,督促举办者落实主体责任,严格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管理。
三是把握“着重点”,提高“穿透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食品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发现问题68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3份,立案查处8起。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检查农村地区肉制品生产单位19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立案查处5起。以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企业为重点靶向,扎实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检查食品生产主体128家次,责令整改35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9起,从源头拧紧食品安全阀门。
四是明确“落脚点”,增强“免疫力”。组织开展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抽检,截至目前,已开展抽检260批次,不合格12批次,已全部进行立案核查处置。高效发挥快检“前置哨兵”作用,利用快检车、快检设备深入乡镇集市及西山万寿宫、汪山土库等景点,现场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对群众关心的蔬菜农残、肉类水分等项目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公示结果,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行动以来,已完成快速检测150批次,合格率100%,有效提升监管的靶向性和透明度。
五是做好“宣传点”,扩大“影响力”。针对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特点,大力探索“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加强网格化管理,发挥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前哨”作用,走村入户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多维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通过赶集日现场讲解等方式,共开展线下宣传10场次,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识假辨假知识,引导农村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鼓励群众举报身边的“问题食品”,进一步畅通12315、12345投诉举报渠道,让乡亲们维权更便捷,截至目前,共受理消费投诉20余起,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