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通报个别红木商家伪造检测证书 律师:看两点识别证书真假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杜宇蔚、实习生阮宏倩报道:8月25日,福建莆田仙游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8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报道该县个别商家伪造检测证书,以血檀手串冒充小叶紫檀手串。当晚,该县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组织市场监管、公安、工艺美术中心等部门对报道中涉及的商家进行调查。
情况通报提到,经现场取证,报道所述情况属实。仙游县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嫌造假的证书及产品进行查封,并依法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已对涉嫌伪造证书的当事人予以控制。后续相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此前,据《财经调查》报道,仙游县是中国红木家具主要产区之一,拥有包含红木手串等小件工艺品的完整产业链。当地一工厂工作人员称其批量生产的手串每串几元到十几元,因消费者不识货、看不懂,有人把他们生产的血檀手串当小叶紫檀卖。
与此同时,当地还有鉴定机构批量贩卖“权威证书”,让消费者以为自己买到了真的“小叶紫檀”“檀香紫檀”。然而,此类“权威证书”价格低廉,500张的批发价,只要0.8元。
据了解,血檀不属国标红木,原木每吨约1万元;小叶紫檀是名贵国标红木,原木每吨高达40万元。
消费者买到这种带有所谓“权威机构”认证的小叶紫檀手串,如何辨别真伪?江西国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欢表示,消费者可第一时间查询证书上的检测机构名称,确认检测机构是否为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并通过证书上提供的检测机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而非仅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
同时,真证书信息详尽,通常会明确标注木材的类、种、属及具体产地(如“大果紫檀(缅甸)”)。假证书则信息模糊,可能仅写“花梨木”或“紫檀属”,为以次充好留下空间。
在他看来,此次事件中,商家用“血檀”冒充“小叶紫檀”,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要优先选择有良好口碑和长期经营历史的品牌红木家具企业或其官方授权的专卖店,考虑能提供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详细鉴定证书的商家。”周欢建议消费者最好到实体店亲自查看木材纹理、工艺细节,并要求商家在合同中明确材质、产地等信息。对于直播带货的红木小件,需格外谨慎,切勿轻信主播的夸张宣传和低价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