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不终止,跨省协作显成效
本案聚焦退伍军人合法债权的实现,彰显人民法院对涉军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通过跨区域执行协作机制,破解“执行难”“异地执行难”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司法权威和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传递“法律白条”绝不姑息的坚定态度。
案情简介
退伍军人张某与李某因民间借贷产生纠纷,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偿还借款8万元。靖安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李某限期偿还借款,但判决生效后,李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张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院立案后,立即对李某的财产情况展开调查,发现其名下无足额存款、房产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李某为逃避执行已前往外省生活,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并未就此放弃,持续跟踪李某的行踪和财产线索,多次与李某沟通释法,督促其履行义务,均遭到拒绝。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执行法院掌握到李某在外地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关键线索后,立即启动跨省执行协作机制,向李某所在地法院发出协助执行请求。在外省法院的积极配合下,执行法官成功冻结并扣划了李某的部分收入,最终将8万元执行款全额执行到位,并及时交付给张某,切实维护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
典型意义
1. 强化涉军权益保护:本案针对退伍军人的合法债权,执行法院秉持“军人优先、权益保障”的原则,持续攻坚,体现了司法机关对涉军群体权益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维护。
2. 破解异地执行难题:通过跨区域执行协作机制,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形成了执行合力,为解决“人难找、财产难寻”的异地执行困境提供了实践范例,彰显了全国法院“一盘棋”的执行理念。
3. 彰显司法权威:本案中,执行法院历经三年不放弃,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坚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有力打击了“老赖”的嚣张气焰,传递了“生效裁判必须履行”的强烈信号,维护了司法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 引导社会诚信建设:通过案例示范,向社会公众明确了“失信必担责”的法律后果,引导公民增强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推动形成“自觉履行生效裁判”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