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西湖乡以项目带动推进乡村振兴 山水变现 产业焕新

2025-08-27 05:10 阅读
江西日报

  处暑时节,浮梁县西湖乡荻湾食品厂碾茶车间机器轰鸣,当地村民汪四九正熟练地操作设备,对茶叶进行筛分、拼配。“自从乡里有了乡村振兴项目,我和乡亲们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作为磻溪村的老茶农,汪四九如今是这家现代化食品厂的一名操作工。

  茶园苍翠、厂房林立、民居整齐、道路宽阔……环顾西湖乡,这片曾经偏远落后的山区,因为一个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项目,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好山好水孕育产业振兴之路

  拥有常住人口7300人的西湖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2.7%,是知名的天然氧吧。这里拥有一万多亩高山茶,星罗棋布的茶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过去,村民仅在每年春季采下芽头制作名优高山茶,大量的鲜叶被白白浪费。

  转机发生在2019年3月,浮梁县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42亿元的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落户西湖乡,涵盖乡域内6个行政村总计127平方公里。陶文旅集团旗下的浮梁荻湾乡村振兴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开始在这片绿色沃土上书写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我们把产业振兴摆在首位,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全力盘活本地资源。”浮梁荻湾乡村振兴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西湖乡的好山好水利用好,大力发展与山水有关的产业。”

  截至目前,公司建成年产240吨碾茶和年产2亿包袋泡茶现代生产线,向村民大量收购鲜叶,年收购量高达1800吨,累计带动100多户村民总计增收1260万元,茶产品通过中间商远销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三产融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浮梁荻湾乡村振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源告诉记者,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确定了“一核四村五沟域”的规划理念,分阶段分区域实施。公司立足当地实际,山下搞产业,山上搞旅游,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当地资源、资产,夯实民生基础设施,做大做强绿色产业。

  在茶宝村,党支部书记王双阳见证了村庄的变化:“全村有106户588人,这里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但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多年来主要靠种茶为生,收入单一。”

  2019年,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启动后,流转了村里300多亩因灌溉困难而几近荒芜的山区梯田,并组织村民种植有机玉米、辣椒。村民不仅拿到了土地流转费,而且通过帮忙种植长期有务工费。公司还帮村里修复了3.5公里的茶马古道,留住乡愁的同时,让村里多了一张文化名片。

  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村里顺势成立了浮梁茶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以荻湾公司的劳务订单为依托,解决村民的就业需求。2019年以来,全村户均增加劳务收入超万元,村集体收入也由2019年的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3万元。“现在的茶宝村,人人有事干、有盼头,人心更齐了。”王双阳欣慰地说。

  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据了解,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一期核心区项目占地约500亩,包含新农居示范区(安置房、长租房)、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发展中心、农贸市场等,目前已基本建成。

  磻溪村村民汪新源是搬迁受益者之一。以前,汪新源全家住在海拔700米的高山上,靠家里的2亩高山茶园和砍树变卖等为生。上下山的道路狭小且崎岖不平,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2022年,汪新源一家搬迁到山下,住上了两层半的安置房,并获得荻湾公司给予的17万元补偿款。制茶技艺精湛的汪新源,还成了公司知名的“茶师傅”,日工资300元。“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小孙女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汪新源谈及近年变化时幸福感满满。

  “公司还以产品为抓手,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同开展产品研发,目前旗下拥有荻湾食品、陶小溪山泉水、上镇精酿三个品牌,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李华说。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 曹小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