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超烽火燃浔阳——昌九之战的场外故事

8月23日,赣超北区“天王山之战”战鼓擂响,九江队主场迎战强敌南昌队,看点十足。
2.8万名观众涌入九江市体育中心,创下九江主场观赛人数新纪录。江苏连云港百余名球迷驱车千里赴九江观赛,更印证了九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这片沸腾的绿茵场,已然成为展现九江城市魅力的窗口。
三地球迷一家亲
一群特殊客人的到来,让夜晚变得格外温情。
100多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球迷,驱车10个小时,跨省来到九江观赛。
“我们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上了九江霸王龙球迷助威团。九江兄弟二话不说,帮我们协调门票、指引路线。到了这里,和在连云港主场看球的感觉一模一样。”连云港大圣球迷会球迷马思嘉说。
为了让连云港球迷感受到九江人的热情,九江球迷连夜排练欢迎仪式,准备好200份萝卜饼。连云港球迷一到体育场,热烈的欢呼声就不绝于耳。九江文旅和庐山文旅也为这份“双向奔赴”准备了特色礼品,制作精美的“九江”和“庐山”冰箱贴、国风团扇、九江茶饼……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满满的心意。
“感谢九江老俵!”收到礼物,连云港球迷龚心艺难掩喜悦。作为一名铁杆球迷,她平日就十分关注赣超联赛,每看完苏超的比赛,总会接着追看赣超的战况。这次,她和家人一同前来观赛,计划第二天去庐山游玩。“咱们连云港有花果山,九江庐山是1986版《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取景地,这不就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吗?”龚心艺笑着说道。
比赛尚未开始,看台上已是红蓝交织。九江球迷高举“赣G苏G一家亲”横幅和“GG帮”海报,上千名南昌球迷隔空挥手致意,一声声“江西欢迎你”此起彼伏。
“同饮一江水,赣鄂一家亲,这里也是我们的主场。”湖北黄梅农民球迷协会会长石良喊着口号,为赛事加油助威。
赛场内,球员拼抢激烈、比分你追我赶;赛场外,三地球迷并肩呐喊、加油助威。这一夜,没有主客之分。赣苏鄂,地域不同,心却相通。
场内场外齐欢腾
当晚的九江,因赣超赛事而沸腾,热烈氛围弥漫至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在九江梦工厂观赛区,没有抢到球票的球迷找到了别样的观赛乐趣。他们围坐一起,桌上摆满了啤酒与小吃,每当屏幕上出现球赛精彩瞬间,便齐声欢呼,举杯共饮,用啤酒的泡沫与爽朗的笑声编织着对足球的无限热爱。十里濂溪·万家灯火广场上,户外大屏前人头攒动,球迷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与九江市体育中心内传来的欢呼声遥相呼应,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九江队加油助威。
欢乐在九江各大商圈洋溢。联盛快乐城、招商花园城等地,大屏幕前聚集了众多球迷与顾客,他们或站或坐,目光紧盯着屏幕,每当有精彩瞬间,便爆发出阵阵掌声与欢呼声。球迷李伟手持新购的球衣,满脸兴奋地与同伴讨论着比赛,计划着下一次的观赛之旅。不差火烧烤酒馆内,好友们欢聚一堂,因九江队的每一次进攻而紧张激动,当球队终于攻入一球时,他们激动得拍手欢呼,酒杯碰撞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个夜晚最动听的旋律。
九派之眼湖畔营地与九江市体育中心的美食长廊,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修水哨子的热气腾腾、都昌臭豆腐的香气扑鼻,大学生小刘边扫码边说:“用消费券尝遍九江小吃,比进球还过瘾。”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沉浸在足球带来的欢乐之中,欢声笑语不断。
从街头巷尾到商圈广场,从专门的观赛区到热闹的美食街,九江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足球的激情与欢乐。九江市商务部门以此为契机,打造“体育+文旅+消费”融合场景,在全市范围开展“赣超燃情夜”系列促消费活动,通过赛事引流、商旅文体联动、消费券发放等举措,全面激发暑期消费市场活力。据不完全统计,8月23日赣超主场活动期间,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八里湖新区、浔阳区等重点商圈营业额显著增长,其中九派之眼单日联动消费额突破1.5万元,浔阳区浪井广场4天客流达3.2万人次,濂溪区万达广场赛事直播单日吸引万人围观。这场赛事,不仅点燃了夜空,更让九江这座城市因足球而更加生动、更加活力四射。
赛事保障见功夫
当球迷为每一个精彩进球尽情欢呼时,有一群守护者正用他们的专业与坚守,默默编织着一张严密的安全网络。
九江公安采取“三层防护圈”策略,将空域管制、交通疏导、场馆排查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赛前,治安部门对体育场周边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全面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确保赛事安全无虞。科技的力量也为安保工作赋能,人脸识别系统与快速核验通道的引入,让观众能够高效有序地入场观赛。
应急救援部门则是另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应急救援人员以网格化方式严密布防,手持专业设备,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他们采用科学轮换机制,既保证了执勤的强度,又避免了疲劳作战,确保始终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消防车组与公安铁骑组成机动支援单元,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状况。
这场全民狂欢的盛大场景背后,是无数默默付出的身影在守护着城市的秩序与安宁。众多安保执勤人员穿梭在如织的人流中,有条不紊地引导着秩序;医疗点里,医护人员随时待命,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作好充分准备;环卫工人不辞辛劳,连夜清理场地,让城市始终保持整洁。安保队员小李抹着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看到大家这么开心,再累也值了。”
杨书龙 本报全媒体记者 唐文曦 周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