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以“人工智能+”开启“数智生活”新未来

2025-08-27 12:08 阅读
大江网原创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实践路径。这份重磅文件不仅明确了“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更规划出清晰的重点方向,彰显出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远见。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这项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速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把准“方向盘”,总体要求体现发展智慧。《意见》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的优势。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这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既保证了战略方向的统一性,又激发了地方探索的灵活性。

  明确“路线图”,发展目标凸显务实精神。《意见》提出“三步走”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种渐进式推进,既避免了“大跃进”式的冒进,又防止了“等靠要”式的滞后。以工业领域为例,文件要求“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这种“全链条、全环节”的渗透,正是从“局部试点”到“系统集成”的必然选择。

  划定“施工区”,六大行动展现系统思维。《意见》部署的六大重点行动,涵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科学技术领域,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产业发展上,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智能化;消费提质方面,拓展服务和产品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民生福祉领域,创造智能工作方式、推行高效学习方式、打造品质生活;治理能力上,开创人机共生社会治理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格局;全球合作中,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治理体系。这六大行动,从不同角度发力,共同构建起智能时代的大厦,展现出强大的系统思维。

  落实“关键招”,八大能力强化基础支撑。《意见》提出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精准抓住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命脉。模型、数据、算力是“硬基础”,人才、政策、安全、环境、开源是“软环境”,“硬基础”与“软环境”双管齐下,既补技术短板,又优发展生态,形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全链条支撑”,为其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清晰路径,也让“人工智能+”的落地更有底气。

  从总体要求的战略定力,到发展目标的梯度推进,再到六大行动的精准发力,最后到八大能力的系统支撑,中国正以“整体战”思维破解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层命题。在这场智能革命中,中国选择的不是“单兵突进”,而是“系统集成”;不是“技术炫技”,而是“价值引领”。这种战略定力,或许正是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实现“后发先至”的关键密码。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