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用“清华的碗勺”吃饭,能多长一块肉?

2025-08-27 17:19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卖家公开以88元的价格售卖“清华紫荆色饭碗+绿色餐勺”组合,相关消息引发热议。卖家在商品详情图中介绍:“清华大学的紫荆色饭碗,买都买不到的,能用它吃饭感觉是不是会不一样。”

  从88元的二手“清华餐具”,到曾标价20元-99元/500毫升的“北大未名湖湖水”,这些贴着“名校标签”的商品,打着“沾染名校气息”的噱头收割消费者,本质上是利用大众对学历的焦虑制造“智商税”。这种将校园公共资源商业化、把名校情怀异化为牟利工具的行为,既违背校规,也触碰了商业伦理底线。

  无论是清华食堂明确禁止带出的餐具,还是北大规定不许取用售卖的未名湖湖水,本质上都属于校园公共资源,其使用和管理有严格的校规约束。自称“清华学生”私带餐具售卖或宣称“北大在校生”取用湖水牟利,表面是“分享名校周边”,实则是无视规则的自私行为:食堂餐具供师生集体使用,私自带离会影响正常就餐秩序;未名湖作为北大标志性景观,随意取水售卖会破坏校园生态,更侵害了全体师生的共同利益。

  卖家无视规则、铤而走险,无非是看中“名校标签”背后的溢价空间,试图用“买不到”“独家”等话术,让消费者为违规行为买单,这种踩线牟利的做法,显然不应被纵容。

  话又说回来,这些“名校周边”能引发关注,核心是抓住了部分人对“名校光环”的盲目追捧,以及对学历、智慧的焦虑心理。卖家给商品附加的“滤镜”极具迷惑性:用清华餐具吃饭“感觉不一样”,摆未名湖湖水能“提神醒脑、IQ爆表”,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宣传,本质上是虚假营销,是把“名校情怀”变成收割焦虑的工具。

  名校的光环,源于一代代师生的努力与坚守,不应成为少数人牟利的“流量密码”。当“清华的碗”“北大的水”不再被异化为商品,当学历焦虑不再被当作收割工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对知识的尊重、对规则的敬畏,让“名校IP”始终闪耀着应有的价值光芒。

  (郭元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