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戒烟认知误区

2025-08-28 14:47 阅读
江西卫生健康报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早已被科学证实,但许多人因错误观念迟迟不愿迈出戒烟第一步。只有打破这些认识误区,才能真正为健康赢得转机。

  误区一:戒烟会导致体重增加,所以宁愿继续吸烟也不戒烟。

  吸烟对健康的损害已成定论,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部分人吸烟者在戒烟后的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主要源于尼古丁戒断后味蕾敏感度恢复,食欲提升导致摄入过量。但与吸烟带来的致命风险相比,这点体重变化微不足道—吸烟导致的癌症、呼吸系统疾病风险,远超戒烟导致的那部分体重增长带来的健康问题。

  事实上,在戒烟过程中,通过保持均衡饮食(如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果比例)、坚持低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散步或慢跑),既能消耗多余热量控制体重,又能释放内啡肽缓解戒烟焦虑,降低复吸概率。

  误区二:年轻人戒烟有益,老年人吸烟一辈子,戒不戒无所谓。

  戒烟没有年龄门槛,任何阶段戒烟都能收获健康红利。对老年人而言,戒烟能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风险,减少住院次数,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即便高龄戒烟,身体机能仍能得到改善,减少家庭医疗负担。

  误区三:吸烟能缓解压力或帮助集中注意力。

  吸烟后大脑释放多巴胺,会让吸烟者短暂感到“放松”或“愉悦”。但随着尼古丁被代谢,身体会因尼古丁水平下降出现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此时吸烟只是通过补充尼古丁缓解戒断反应,让身体回到“非戒断状态”,并非真正减轻压力。长期来看,这会形成“压力-吸烟-更焦虑”的恶性循环。想真正管理压力,需彻底戒烟,打破尼古丁依赖。

  来源:“健康中国”公众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