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端 观洪城 看千年(图)——南昌积极打造梅岭云端景区索道项目

天工泼墨,云桥入画。初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境内的梅岭之巅,只见一条融合唐宋建筑风格与现代文旅业态的“天街”初见雏形。与之配套的南昌梅岭云端景区索道,如银链般穿梭于林海云海间,它水平距离达5.58公里,悬于梅岭山体上空,恰似一条“空中项链”,串联湾里城区、天街、云端观景台等景点。
当缆车缓缓启动,沿着索道向云端攀升,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近处,是起伏的群山、绿色的海洋。远处,大半南昌城区尽收眼底,一江两岸的英雄城从空中俯瞰更显魅力。
山城相依、动静相宜。近年来,南昌深入实施“揽山入城,景城一体”发展战略,立足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心做好梅岭天街规划建设,不断完善梅岭云端景区索道功能,全力打造梅岭云端生态休闲特色品牌。如今,这条索道即将开通,它将给南昌文旅带来哪些变化?连日来,记者深入项目建设一线采访,一探究竟。

位于湾里城区的梅岭云端索道下站。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立鸣摄
这是一列“空中专列”
开启“云上仙境”之旅
梅岭洗药湖景区的云端观景台——海拔841米,是南昌城的最高点。站在这里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云端风光虽好,只是行路艰难。8月20日,记者驱车从梅岭山脚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到山顶,用时约40分钟,由于山路曲折,同行的几名乘客出现晕车的症状。当地百姓告诉记者,如果遇到旅游旺季堵车,会导致上百辆汽车在盘山路上动弹不得。
车程过长不仅让游客难以尽兴,更让云端景区成了不少游客心中的“远山孤岛”。为让游客能深入领略梅岭自然风光,梅岭云端景区索道于2024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8月20日,记者来到湾里管理局招贤镇南宝村商贸中心附近,远远便看见与梅岭山脚风光相得益彰的索道下站宏伟建筑群,其后是沿着5580米索道线一路攀上山顶的30个银色支架。
“这里由旅游集散中心、进站大厅、出站大厅三个区域构成,并配套了3000平方米的商业设施、238个车位的立体车库和公交首末站。”南昌梅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河海介绍,沿线共有30个支架,配备112个吊箱,每个可容纳8人,仅需17分钟,游客可从下站(湾里城区)至上站(云端景区),单程每小时可运送游客数达1500人。
一索入云端,不仅通过“折叠空间”缩短了游客上山下山的时间、距离,更让游客可以轻装上阵。“索道吊箱由保时捷工作室设计,不同于大多数景区四四方方的吊厢,整体独特的水滴形造型,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乘坐起来更舒适。”张河海表示,吊厢通透式大面积弧形玻璃窗能够带来接近360度的全景视角。当缆车掠过竹林、溪流、云海,梅岭成为触手可及的空中花园。此外,索道开通后,每日将营业至22点,让游客有充足、自由的游玩时间,能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五颜六色的的索道吊厢。(南昌市湾里管理局供图)
这是一串“空中项链”
串联江西丰富韵味
梅岭云端景区索道的建设,不仅是对梅岭山上山下交通接驳的优化,更是展示江西文化魅力的“空中项链”。
索道站点内,放置着红、蓝、绿、金四款索道吊箱,简单的色彩蕴含了江西韵味。“索道吊箱选取杜鹃红、赣江蓝、香樟绿、马蹄金等‘江西四色’。”南昌梅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熙文介绍,“江西四色”分别源自省花“杜鹃花”、省树“樟树”、母亲河“赣江”以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展示了江西闪亮的地方名片。
细节之处显匠心。支撑索道线的支架之上,也另有乾坤。
相传,黄帝乐官伶伦于洪崖之上,创十二律,后称乐祖。依托“中国古典音律发源地”的文化名片,南昌在索道线支架上铺设光带,打造了以“大地之弦、梅岭乐章”为主题的夜游项目。“通过AI科技与灯光音律相结合,游客在吊厢内可以感受每一束光、每一个音符间的互动。”陈熙文告诉记者,云端索道开通之时,就是梅岭乐章奏响之日。届时,在南昌的“梅岭—滕王阁”风光带上,梅岭山的古律将与滕王阁的华章遥相呼应,共展江西的文曲之韵。
在索道下站不远处,一截铁轨、两节绿皮车厢、一栋红砖结构的湾里车站旧址,构成了一处“livehouse(音乐展演空间)”。几年前,这里还是湾里工业文明纪念馆,如今已更名为南昌稻香音乐空间。而索道下站选址为南昌汽车钢板弹簧厂旧址。如今揽山入景的索道,落户这片工业遗址之上,不仅是对土地的盘活,更是一种传承和发展,见证着湾里从工业强区到旅游新城的发展变迁。
“湾里的工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但当年强攻工业时的拼搏精神,依旧沉淀在湾里的每一片土地,沉淀在每一个湾里人的心中。”张河海说道,“揽山入城”不是简单的地理扩张,而是一次以旅彰文、以文塑旅的实践。
这是一座“空中桥梁”
拓展城市旅游空间
索道上站,是云端旅游度假区,包含天净湖、洗药湖、高路入云端、杜鹃园等景点,南昌梅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初步规划了小循环交通体系。“所有游客到湾里后,通过索道上山,从天净湖站始发,乘坐接驳车到高路入云端景区,游玩后再乘接驳车回到天净湖景区,从此处乘索道下山,形成交通闭环。”张河海介绍,未来还将根据山上片区景区运营及产业发展情况,建设梅岭旅游的大循环交通,实现“一处上山、多处下山”的交通立体格局,进一步打通天净湖、狮子峰、铜源峡等景区的交通,形成梅岭之上的景区小循环。
索道下站周边,围绕南宝村商业楼、稻香空间、乐祖路、八面山路和矿坑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了一系列文旅项目。索道开通后,这里配置了接驳车,形成山下旅游小循环。“以索道为核心,我们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张河海说,随着索道的建成,山上和山下将形成各自的小循环,而索道又成为连接这些小循环的桥梁,将推动梅岭景区从单一观光转向“生态+康养+文化”的复合功能区发展。
梅岭云端索道的建成,还将为梅岭脚下的太平镇、招贤镇等特色小镇带来新一波机遇。铁皮石斛等地方特产可进一步打入旅游消费市场,有效带动茶旅农庄、森林康养基地、特色民宿等业态发展,形成“索道引流—天街消费—乡村受益”的闭环。
然而,梅岭云端景区索道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其深层意义在于推动南昌旅游从“景点孤岛”向“全域生态”转型。“索道开通的同时,以云端索道下站为首末站的旅游公交专线也将陆续开通。”张河海表示,以后来梅岭就像出门逛街一样简单。
旅游公交专线将串联滕王阁、万寿宫等城市地标,未来可形成“红色研学+古色人文+绿色生态”三线合一的王牌线路。与此同时,当地文旅部门还在积极推动“票根经济”发展,通过城市套票,推动景区从“网红打卡点”向“长红旅游目的地”转变。
向云端,瞰洪城。山上小循环、山上连山下、山城大循环,一条云端索道补全了南昌文旅内外双循环的关键一链,为南昌全域旅游发展增添色彩、注入动能。
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雍 徐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