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三大亮点”彰显江西新型工业化新气象
近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召开“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呈现新气象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江西工业以一场深刻的转型与升级,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增量跨越、结构优化、智造赋能——三大亮点交织成一幅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画卷,不仅重塑着江西的经济肌理,更成为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增”为先,规模与速度的双重跨越。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更是增长的“发动机”。江西工业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量”的跨越和“速”的领先。
从规模看,江西工业体量已迈入“万亿俱乐部”。自2021年起,江西全省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双双突破万亿元,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江西工业能级的提升,更意味着其在全国工业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巩固。
从贡献看,工业已成为江西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工业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60%。这两个“超半”数据,清晰揭示了工业在江西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但最具深远意义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说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种“高质量增长”模式,正是江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
——“稳”为基,传统升级与未来布局的双轨并行。
工业发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江西的“稳”,是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未来赛道,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提质。
产业链群融合发展是江西的稳定器。通过深化实施“1269”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完整产业生态的形成,正是这一策略的成功实践。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江西工业稳定的“定盘星”。作为全省首个万亿级产业,且连续三年站稳这一台阶,电子信息产业不仅规模庞大,更形成了集群效应,成为江西工业最亮丽的名片之一。
而最具前瞻性的“稳”,体现在对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江西在全国较早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培育行动方案,显示出“于未见处谋先机”的战略眼光。这种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的布局,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智”为要,数智化转型的全面突破。
如果说“增”是结果,“稳”是基础,那么“智”则是江西工业这五年来最深刻的变革动力。数智化改造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然选择;不再是局部试点,而是全面铺开。当前,江西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已实现全覆盖,超1.6万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诊断,1.2万家企业实施改造,9100余家企业完成首轮改造。这些数字背后,是江西工业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和商业形态的全面革新。
创新平台的建设同样成果丰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18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7家、国家5G工厂36家。这些创新载体正在成为江西工业转型升级的策源地和加速器。
更令人欣喜的是,数智化转型已经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区域协同高度,南昌、九江、上饶等地市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标志着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初步形成。这种点、线、面结合推进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正在全面推动江西工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深层次演进。
(戴庆锋 虞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