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风 劲吹英雄城——南昌市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近日,在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三村社区,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小小身影格外亮眼。为响应“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号召,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站前路校区的小志愿者顶着烈日走进社区,开启了一场防溺水安全志愿服务活动。
当前,南昌市正深入推进“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三年行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培育文明素养、引领社会风尚方面责无旁贷。为此,全市教育系统聚焦校园内外文明素养培育,积极组织文明实践活动,以“小手”牵动“大手”,以“小我”感染“大我”,让文明新风吹遍校园,融入万家,浸润英雄城。
“如果发现同伴溺水,你会怎么做?”“我知道,不能贸然下水,一定要寻找救援工具,并且大声呼救。”为了做好防溺水宣传,站前路学校的小志愿者首先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培训。随后,他们来到社区,向过往居民发放防溺水宣传页,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普及防溺水安全常识。
在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志愿服务一直是师生们重点开展的文明行动。“我们打造了‘红荷志愿服务’品牌,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福利机构、红色基地等,以志愿服务、红色传承、非遗传承和职业体验为主要特色,多元化开展文明实践。”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政教处负责人姚驰聪说,今年,学校又成立了“幸福家驿站”,通过整合家校社力量,积极链接各方资源,进一步扩展志愿服务内容,打造更加丰富的文明行动教育圈。
播撒文明的种子,重在从早抓起,在校园扎根。近年来,从“开学第一课”的思想引领,到“八一广场升旗”的沉浸式感受,从“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的礼仪教育,到结合“文明交通”“文明调研”“文明志愿”等设置的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南昌市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性强、接地气的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文明素养培育积极融入各学段课程体系与主题活动,通过‘文明素养第一课’、《我爱南昌》教学实践等多元化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认知和价值判断。”南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影响孩子,孩子带动家庭,家庭感染社会。南昌市将进一步健全市、县(区)、校三级“家长学校”体系,放大“小手拉大手”的乘数效应,组建学生和家长志愿者团队、文明宣讲团,走进居民楼院、大街小巷,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等身边事,推动文明风尚从校园向家庭延展、向社会传递。
“发光体,你们能量满格了吗?”“向光而行,使命必达!”7月31日清晨,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操场上,“28发光体”志愿者服务队组成仪式举行,60名志愿者集结完毕后迅速走上街头巷尾,用一次次弯腰、一次次提醒、一次次整理、一次次流汗响应“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号召。
该校初一(6)班学生孙紫涵感悟道,参与“28发光体”志愿服务活动,是一场用爱心为城市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温暖之举。当看到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带来便利与快乐时,内心便会涌起成就感。
“尽管仍在假期,但志愿者召集通知在各个班的家校微信群发布后,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孩子踊跃报名,有的还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参加。”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副校长王强说,当前,学校已经制定“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打造具有二十八中特色文明品牌。
连日来,南昌市各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展文明行动。朝阳中学64名学生分赴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图书馆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珠市学校教育集团精心设计红色研学路线,编制《红色基因与现代文明》研学手册,引导学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中感悟红色历史;广南学校教育集团广南校区构建“健康身、聪明脑、温暖心”三维育人体系,通过组建体育梯队、开发科技课程等,培养师生文明素养……当文明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在家庭开花、在社会结果,当每个孩子都成为文明的使者,每所学校都成为文明的堡垒,英雄城必将焕发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刘春涛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