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载守护如江流不息——记九江市柴桑区妇幼“婆婆”医生周林丽

2025-09-01 11:31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曾建军)在九江市柴桑区,提起柴桑区妇幼保健院的周林丽医生,许多江洲镇的乡亲们会亲切地唤她一声“婆婆”。这个质朴的称呼背后,是一位扎根基层26年的妇产科医生,以赤诚之心守护生命、温暖乡邻的动人篇章。

一叶归舟,情系桑梓
    1999年7月,当许多医学毕业生向往城市大医院时,刚从九江卫校毕业的周林丽,带着江洲人特有的热情与坚韧,毅然回到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家乡——江洲镇卫生院妇产科。这一选择,便是26年如一日的坚守。简陋的环境、繁重的任务从未动摇她的初心,她以精湛技术和拳拳爱心,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也收获了区“三八红旗手”“优秀医师”等多项荣誉。

风雨无阻,生命摆渡
    在江洲镇卫生院工作的漫长岁月里,周林丽是随叫随到的生命守护者。一个深夜的电话,一次紧急的呼喊,无论狂风暴雨还是节日团聚,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向患者身边。面对卫生院有限的救治条件,她无数次化身“摆渡人”,顶风冒雨,护送危重产妇搭乘三轮车、转乘快艇横渡长江,奔向市里的大医院。她不仅一路护送,更彻夜守候在产妇身边,跑前跑后,直到婴儿平安降生,才在晨曦中默默离开。这惊心动魄的跨江生命接力,是她职业生涯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婆婆”情深,医者仁心
    二十余年间,经她手平安降生的新生命已逾千人。技术精湛、态度和蔼、服务细致,让她赢得了“婆婆”这个饱含敬爱与亲昵的称呼。她的仁心,更体现在点滴细微处:面对患者送来的“红包”或农产品,她总是微笑着婉拒;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她默默垫付医药费;看到卫生院附近缺乏餐饮,住院产妇营养难保障,她毫不犹豫奔回家中,亲手煮好热腾腾的鸡蛋面送到产妇床前。“她们都是我的朋友,为朋友做点饭菜是应该的。”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暖透人心。在江洲,她一人身兼数职——接生、诊疗、药具管理、妇女保健……以瘦弱之躯,扛起了守护一方妇幼安康的重担。
新岗新责,守护不变
    两年前,周林丽调任柴桑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工作。岗位变化,初心不改。她深知技术是医者的立身之本,多次前往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孜孜不倦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只为“以好的医疗技术确保患者健康平安”。担任妇科主任后,她肩上的责任更重。作为全区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的带头人,她带领团队深入街道、乡村、企业,将健康服务送到妇女家门口。同事朱明玉医生感叹:“宫颈癌可防可治,但农村妇女常因认知所限延误诊治,周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我们深入基层做筛查、做科普。”她依然是那个“晨光微露最早到,华灯初上最后走”的人,用严谨与奉献,继续书写医者担当。
 

初心如磐,大爱无声
    从青春芳华到鬓染微霜,二十六载光阴,周林丽始终将 “大医精诚”的箴言奉为圭臬。她视患者如亲人,将患者安危置于首位。“守护女性健康,我责无旁贷,”周林丽目光坚定,“女性的健康关乎个人,更牵动家庭幸福。每当看到她们康复后重获新生的眼神,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长江水奔腾不息,如同周林丽绵延不绝的仁心与大爱。从江洲镇到柴桑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作为一名“婆婆”医生,对生命最虔诚的守护和对乡亲最深沉的眷恋。她的故事,是扎根基层的医者最温暖的注脚,诠释着“白衣天使”最本真的模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