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贸职院师生赴河南开封开展暑期调研实践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毛 伟 吴凌浩 吴天宇)为切身感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探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路径,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连日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万晓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国红和师生一行14人赴河南省开封市开展暑期调研实践。
追寻精神足迹,筑牢思想根基
实践首日,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深切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公仆”,学习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随后,师生们走访了脱贫样板村张庄村,见证了昔日风沙盐碱地如何蜕变为今日的幸福家园;在焦裕禄治水旧址——黄河湾,大家切身感受了治理黄河、保障安澜的历史伟绩与时代重任,深刻理解了稳定农业生产环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次日,团队继续追寻焦裕禄同志的足迹,参观了焦裕禄在尉氏纪念馆,进一步感悟其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力量为后续深入了解粮食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入储备一线,感受科技储粮
带着对粮食安全责任的初步认识,调研队将目光投向现代粮食储备体系。在尉氏永达国家粮食储备库和中央储备粮开封直属库有限公司尉氏分公司,师生们得以近距离观察现代化粮仓。师生深入了解了粮食收购、检测、储存、轮换等关键环节,亲眼见证了科技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确保大国粮仓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这正是“藏粮于技”的生动体现。参观后,校地双方围绕粮食收储难点痛点、行业现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职工培训、有组织实习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走进田间地头,洞察“藏粮于地”
在实践活动中,师生们走进高标准农田,与当地农技人员、农户进行交流。如今这里已升级成“科技田”“智慧田”,智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显著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无声地诉说着“藏粮于地”战略如何夯实了粮食生产的根基,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探访粮机企业,领略装备力量
调研第三天,团队参观了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粮食机械电气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是保障粮食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师生们观摩了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气垫输送机、豆粕灌包机器人等先进设备,认识到高性能、智能化的粮机装备对于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减少产后损失至关重要。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工业的有力支撑,这让大家对粮食安全产业链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化。同时,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有组织实习、科研服务等进行了富有实效的座谈交流。

深化实践感悟,激发青年担当
通过此次沉浸式学习,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不仅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有了具象而深刻的理解,更被焦裕禄精神所洗礼,被一线粮食工作者的坚守与创新所感动。

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尤其是与粮食行业息息相关的工贸学子,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将把此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刻苦学习、钻研技能的动力,未来立志投身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事业中,为端牢“中国饭碗”、筑牢“大国粮仓”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老师们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动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