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想吃”到“好想吃”——九江市柴桑区校园餐治理的暖心答卷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以前学校饭菜三天不换样,天天不想吃;现在不仅餐餐不重样,价钱还更实惠,每到周末都盼着周一能吃上学校的饭菜!”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笑着说道。这样一句朴实的感慨,折射出柴桑区校园餐专项整治带来的显著变化。
学生心声:“开心餐”背后的治理初心
区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区一中等学校食堂,查看操作间、储存间及就餐环境,详细询问食材采购、食品留样、餐食价格与陪餐制度落实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他强调,要真正把“校园餐”办成师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良心餐”。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区教体检查组在一次暗访中,翻开区一小的食堂建议本,看到学生写下“今天的胡萝卜炒肉真好吃,肉比以前多多了,真是开心餐”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亮点频现:“营养餐”赋能健康成长
在柴桑第四小学的食堂意见本上,常常能看到学生和家长的真诚点赞:“食堂的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我特别爱吃你们做的辣椒炒肉和绿豆汤”“今天陪餐,孩子们都喜欢腐竹烧肉,全部光盘!”……
这些变化背后,是科学膳食的强力支撑。柴桑区四小聘请区营养学会会长、高级营养师徐济芬驻校指导,严格遵循《学生膳食指南》,量身定制每周食谱,确保热量适中、营养均衡。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出品,营养师全程监督,减少油炸和高糖高盐菜品,推广低脂少油的健康烹饪方式。学校还关注过敏、肥胖、糖尿病等特殊体质学生,提供个性化饮食建议,并巧妙将食堂变为课堂,通过营养知识宣传和菜品解读,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
不止四小,全区多校纷纷推出创新举措:柴桑一中推行“明厨亮灶+科技投入”,实现对后厨清洗、加工、消毒等环节的全流程阳光操作,并配备高效洗碗机与智能炒菜机,提升餐品品质与安全水平。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餐饮,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时令菜品,如清明竹笋炒肉、三月初三地菜煮鸡蛋等,既讲养生,也传文化。专业营养师的介入,使柴桑区校园餐实现了从“吃饱吃好”到“吃对吃准”的质的飞跃,真正以科学守护学生健康。
专项攻坚:“放心餐”筑牢安全底线
区政府高度重视校园餐安全与质量,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召集人,教育、市监、财政、卫健等10个部门协同参与,实现全区统一调度。教体局统筹食堂建设、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市监部门强化监管,严查违法行为;纪检机构压实责任,加强执纪监督。2025年春季开学以来,累计开展8轮109批次食品安全检查,排查并整改问题221项。
教体局还成立“校园餐”整治提升五支监管队伍,从安全、质量、营养、经费、服务等维度实施全方位监管,先后召开8次专项会议,强化部署与推进。2025年2月,成立四个检查组对全区公办学校开展排查,发现并整改“三防”、索证索票等问题13个,同步清理教职工子女拖欠伙食费、整顿校园商超违规销售行为,并在高考前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排查,让家长和考生吃下“定心丸”。
长效机制:“柴桑答卷”书写持续关怀
为推进学校食材阳光采购,柴桑区于2024年10月启动校园餐集采统购工作,2025年2月明确由区江投公司牵头学校食材阳光采购项目。柴桑区学校食材阳光采购平台依托市直学校采购平台已搭建完成,暑期已进行了试运行。秋季开学学校将通过平台进行采购食材,从源头上保障食材品质与价格透明。
区政府始终心系困难群体,使用教体系统2024年“99公益”捐款12万元,为特殊教育学校107名学生减免2025年度午餐费用,传递温暖、减轻负担。
在能力建设方面,柴桑区开展3次县级培训和82场校级培训,覆盖学校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和管理员共1041人次,实现100%培训覆盖率,全力培养“校园餐明白人”。
此外,教体局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并全部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投资1300万元新建区三中食堂,建筑面积4566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科学配餐、无辣窗口、免费加饭、错峰就餐等举措广受好评。
“物防+人防+技防”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持续升级:“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已接入75所学校、378个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控和7天云存储可回溯,真正做到了全程透明、全民监督。
一餐一饭见初心,一蔬一食总关情
柴桑区以系统治理、科学管理和长效运营,实现了校园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准”的跨越式转变。这场关乎孩子健康、牵动万家关注的民生实践,不仅体现了区域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更折射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民办实事的深厚情怀。一餐一饭,看似平常,却承载着孩子的欢笑、家长的期盼和社会的未来。柴桑区用行动证明:守护校园餐,就是守护孩子的健康,更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