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九三阅兵上的“首次”,向未来宣誓的生动注脚

2025-09-03 11:11 阅读
大江网原创

  9月3日,北京长安街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民军队豪迈受阅。本次阅兵上实现的多个“首次”,激起亿万国人情感的涟漪。无论是新型装备的震撼亮相,还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现代表达,这些“首次”不只是仪式的创新,更是一个民族与历史对话、向未来宣誓的生动注脚。

  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信息支援部队方队三支兵种首次接受检阅;这次参阅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是第一次对外展示;空中梯队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很多是大家关注的明星装备,有的还是首次公开亮相……这些“首次”背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国防力量的体现,更是民族复兴的底气。

  “首次”是历史的接力,让精神有了更鲜活的模样。当抗战老部队的番号与新型作战单元同场受阅,当泛黄的战旗与数字化装备隔空对话,这是跨越80年的精神传承。前辈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胜利,正通过新一代军人的钢枪与步伐延续。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这些“首次”恰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长出更坚韧的筋骨。

  “首次”是实力的答卷,让自信有了更坚实的支撑。那些首次亮相的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每一件都是国家科技实力与工业水平的结晶,是大国工匠打磨的“钢铁拳头”,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勋章,透着“自家产”的硬气——从“万国牌”到“中国造”,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这些“首次”丈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让每个普通人读懂:安全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实验室里的日夜攻关、生产线上的精益求精堆起来的。当这些“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广场,带给国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内心深处对“国家强大”的真切感知,是“安全感”与“自豪感”最直接的来源。

  “首次”是和平的宣言,让担当有了更清晰的表达。在纪念伟大胜利的时刻展示力量,本身就是对战争的最有力否定。这些“首次”传递的,是“以武止戈”的东方智慧:我们有能力守护家园,更有胸怀拥抱世界。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从来不是为了逞强,而是为了让和平的砝码更重。

  九三阅兵,激发的是奋斗热情,振奋的是民族精神。阅兵场上的“首次”之所以动人,因为它们不只是冰冷的装备或程序,而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敬畏、对当下的自信、对未来的担当。当这些“首次”汇入时代洪流,我们便能更清晰地看见:复兴之路,既印着前辈的足迹,也等着我们迈出新的步伐。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