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怎么吃药最安全?
“医生,我感冒发烧了能吃药吗?会不会影响孩子呀?”在医院门诊,经常有处于哺乳期的妈妈提出这样的疑问。妈妈生病了,吃药担心影响宝宝健康,不吃药又好不了,咋办?别着急,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哺乳期要怎么安全用药,让妈妈和宝宝都安心。
□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张玲
一、哺乳期用药到底安不安全
如同妊娠期的胎盘屏障一样,哺乳期用药时,药物进入乳汁需跨过血乳屏障,这是母体血液和乳汁之间的一层生物屏障,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低、大分子量的药物更难从血浆转运至乳汁中。即使药物进入乳汁,还需要考虑婴儿生物利用度问题,比如母乳中的胰岛素,婴儿的胃酸可以使其变性后失活,有些药物婴儿口服不吸收。
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后,绝大多数药物仅有不到1%的药量最终被发现进入了母乳中,然后进入婴儿体内。
所以,大多数药物在哺乳期的应用是较为安全的。
二、吃药后最快多久能恢复哺乳
如果妈妈们仍然担心药物可能存在的影响,可以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用药结束后恢复哺乳。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恢复哺乳的时间如何掌握呢?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药物的基本知识,叫做药物半衰期,就是某个药物在我们身体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每个药物半衰期都不一样,有长有短,一般来说,一个药物经过5个半衰期以后,就几乎从我们体内消除干净了,即间隔时间是“药物半衰期乘以5”。
比如,妈妈早上八点最后一次吃药,药物的半衰期是12个小时,那么经过60个小时(12×5)后,药物几乎就从体内消除干净了,3天后八点后就可以重新哺乳了。
三、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
把握适应症用药:哺乳期用药需平衡利弊,只有病情真的需要药物治疗时才使用合适的药物。对于疗效不确切或者缺乏哺乳期安全性的药物,哺乳期不推荐使用。
尽量选择单一成分药物:单一成分药物往往更容易获得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而复合制剂由于成分多,对哺乳的影响也会变得复杂,所以不推荐在哺乳期使用;尽量使用普通剂型,带有“缓释”“控释”等字样的长效制剂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也不适合哺乳期使用。
用药方式选择: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乳汁影响最小的用药方式。如可以选择外用的就不选择口服,能选择口服的就不选择静脉用药。
用药时机选择: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间隔4小时,这样做可使更多的药物在母体中代谢和排泄掉,乳汁中的药物浓度降到最低;一日单次服药的可在睡前哺乳结束后服用。这样调整服药与哺乳时间,能尽量减少宝宝吸收的药量。
中药、补药要慎用:很多新妈妈产后“气血亏虚”,喜欢用一些中药来滋阴养血、活血祛淤。但很多中药的成分和毒性研究比较少,一些常用药材具有肝、肾毒性,且不确定是否会进入乳汁;有些中药材有回奶作用,如炒麦芽、大黄、逍遥散、薄荷等。
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哺乳的妈妈只要用药,就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特别是服用慎用药物时,以便及早发现不良药物反应,及时停药或换药。如哺乳妈妈应用青霉素要注意宝宝出现皮疹,应用克林霉素要注意宝宝出现腹泻等。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哺乳期需要用药时,妈妈们不要太惧怕,把握基本原则,选用哺乳期安全性好的药物,既能缓解妈妈的不适症状,也不会对宝宝产生额外影响。如果大家对用药仍然存在疑惑,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为妈妈和宝宝健康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