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必胜”条幅如何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七米钢索上的“毫米之战”(图)

“快看,飞机来了!”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空中护旗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拉开了阅兵分列式帷幕。
当日,共有9架“江西造”直升机亮相阅兵式,其中,空中护旗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6架“江西造”直-10武装直升机组成僚机,护卫3架分别悬挂着党旗、国旗、军旗的直-20通用直升机,另有3架“江西造”直-8L运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
连接在直升机下方,用于悬挂旗帜、条幅的钢索,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昌飞钳焊厂高级技师胡玉涛及徒弟臧泉牵头的团队负责生产及保障的。

胡玉涛(左)及徒弟臧泉(右)在检查钢索铝套冲压情况。 刘圣杰摄

3架“江西造”直-8L运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江西日报特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劼 摄
长度误差被控制在5毫米内 不超过标准要求的四分之一
为了保障旗帜、条幅在高空运行中迎风稳定展开,钢索必须满足格外严苛的技术要求。尽管已有多年此类重大任务的生产保障经验,胡玉涛和徒弟臧泉仍然慎之又慎,打起十分精神提前筹备谋划。
一开始,该团队沿用往年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测试,按照标准尺寸进行定长下料,钢索很快就初具成型。可是,再将钢索盘起清洗时却发现,由于钢芯具有延展性,盘起后再拉长的钢索总长竟缩短了一截,大大超过了技术要求的误差标准。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二人,冷汗顺着脸颊直流。臧泉不相信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缩水的钢索再次进行测量。
“事实摆在这,不必浪费时间,现在去把班组成员、工艺人员一并叫到现场,当务之急是琢磨商讨解决之法。”胡玉涛厉声喝道。听到师傅的话,臧泉眼神中的茫然消退,立即向工艺室方向奔去。
“没几天就要交付了,时间节点很可能保不住。”“我们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算的,怎么会缩得这么厉害?”“再按原来的方案试制一根看看?”此刻,钳工班成员、工艺人员将钢索生产台围了个水泄不通,纷纷对缩水的钢索提出看法。
由于工作任务较重、节点紧张,如果按部就班使用过去的方法,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还要耗费班组80%的人员对钢索进行人工切割。此外,如果在切割中对30余股钢芯中的任何一根造成了损伤,会导致整个钢索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该方案不得不作废。
“来不及了,既然是因为材料延展性造成的问题,那我们索性把标准的上限提起来。节点迫在眉睫,我们没有试错的机会了。”听取了众人建议后,胡玉涛提出了最合时宜的法子。办法定下后,师徒二人迅速行动起来,下毛料、放余量,开展生产加工,完成盘洗工序。最终,总长7米的钢索在测量下误差被控制在5毫米之内,不超过标准要求的四分之一。此刻,师徒二人才长舒一口气。
新工装钢索生产效率提高3倍 连续多次拉力试验100%通过
钢索长度达标仅仅是第一步,还需投入破坏性试验,检测钢索拉力。早上下料、下午冲压、晚上进行试验,为应对钢索铝套压模导致钢索分股钢芯受损的问题,该团队成员及车间主任等人已经连续一周忙碌到凌晨。
为通过拉力测试,提高钢索合格率,钳焊厂协同技术、工装设计等多个单位进行了多轮讨论,商定出的策略仅能解决临时任务要求,要根治问题还需要从设计端进行完善。后来,在师徒二人与科研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问题才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
增加了切边槽的新工装到达生产现场后,铝套压模后对套内的钢芯造成损伤的概率大幅降低,同时,不需要更多的人工对其冲压接缝形成的厚边进行铣磨,师徒二人即可完成生产,生产效率提高3倍。在之后的破坏性试验中,新工装生产的钢索也实现了连续多次拉力试验100%通过。看着钢索赶在节点之前高标准交付,师徒二人终于卸下了高负荷压力,露出久违的笑容。
3天内清理保障所有配重块
实际上,在此次阅兵之前,胡玉涛还接到任务,三次赴京开展配重块问题协调工作。由于配重块并非新生产件,在为现场人员拆卸讲解的过程中,胡玉涛还发现部分隔层之间有锈蚀的情况。为此,他回到昌飞钳焊厂与保障团队进行沟通,共同拟定了对所有配重块进行清理保障的计划,随后再次赴京。
这些配重块,大的近900公斤,小的也有500多公斤,用来保持钢索垂直,避免钢索在空中发生扭转,出现事故。由于外场没有吊装设备,团队只能使用铲车先将配重块放倒再进行拆卸,这给清理工作带来了不小难度。盛夏,艳阳高照,北京地表温度超45℃,胡玉涛和保障团队成员们在户外顶着烈日的炙烤和地面蒸腾的热气,一项一项完成检测、拆卸、打磨、除锈、喷漆等既定工序,汗水顺着脸庞不断滴落。在这样的努力下,3天不到,他们就高效完成了所有任务。
从赣北厂房到首都现场,从钢索生产到配重块维护,胡玉涛师徒及团队成员们以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和极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不曾出现在阅兵的镜头中,却是托举盛典成功举办的幕后英雄。
刘圣杰、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继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