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正义长歌》:以合唱之声 让历史温度触及青年心灵

2025-09-05 17:25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钟剑桥报道:“你们唱的不仅是音乐本身,是要带着梅汝璈法官‘为民族争尊严’的使命感!”9月1日,歌剧《正义长歌》南昌航空大学首演落幕,当合唱旋律响彻音乐厅时,该校教师、歌剧合唱指导林竹青终于松了口气。从最初学生唱准音符,到最终用和声渲染出历史的厚重与力量,他们用三周时间完成了一次“用声音唤醒历史记忆”的蜕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拿到谱子到上台预演,只有三周,还赶上学生期末考试周。”回忆排练历程,林竹青的语气里满是对学生的骄傲与心疼。6月底的南昌航空大学,学生们常是“上午考完试,中午奔排练厅,下午继续考试”,紧凑的节奏里,林竹青要做的不仅是抠音准、卡节奏,更要让学生“透过歌词触摸历史的温度”。

  最初排练时,学生们的表现让林竹青既着急又理解:“他们能把‘我心似铁,誓守国疆’唱得字正腔圆,却很冷静,没有那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为了唤醒学生的共情,她没有空谈历史:“如果有人轻视你的尊严,你会如何捍卫?现在,你们要把自己当成梅法官,肩上扛着同胞的期待,该如何捍卫祖国的尊严?”她一遍遍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讲东京审判时的席位之争,讲战犯的累累罪行,再让学生带着情绪反复练唱。

歌剧《正义长歌》合唱指导林竹青接受采访
  “那天说完,学生们的眼神都变了。”林竹青记得,再次唱起那句“我心似铁,誓守国疆”,和声里多了咬牙的坚定,“不再是轻飘飘的演唱,而是能让人头皮发麻的力量感。”

  在歌剧《正义长歌》中,29人的合唱团队并非简单的“背景板”。林竹青深知,合唱是这部歌剧的“情感引擎”,四个声部交织出的立体音效,既能推动剧情,更能放大独唱难以承载的情绪张力。​

  首演时,这股力量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当合唱队员们以“庭审听众”的身份站在舞台两侧,用和声呼应主演的每一句演唱时,台下不少学生眼含热泪。对南昌航空大学而言,《正义长歌》不仅是一部歌剧,更是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歌剧《正义长歌》剧照(图片由受采访者提供)

  “梅汝璈法官的民族气节、对正义的坚守,会通过这些旋律,悄悄住进他们心里。”在林竹青看来,合唱的旋律会落幕,但历史的记忆、和平的信念,会通过这些年轻的声音,一直传递下去,这便是《正义长歌》最珍贵的“余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