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新兴萤火”社会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新兴萤火”社会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施“四个计划”筑牢实践根基,让青春萤火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璀璨光芒。
实施“兴产计划”,聚焦实践服务,破解振兴难题,凸显“硬实力”
以“社会化服务解民忧”为导向,立足乡村发展需求,将实践队的专业优势如电商、市营专业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对接。针对农业产业升级,组建“科技助农小组”,引入农产品电商运营、智慧种植技术;以“网络直播”为核心平台,团队化身土特产宣传主力军,拓宽销售渠道,让乡村好物走出大山,助力农户增收;关注乡村民生痛点,开展“健康宣传”“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为留守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守护儿童心理健康。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用实打实的服务成果彰显实践队的“硬实力”。

“科技助农”实践组

“网络直播”营销组
实施“薪火计划”,聚焦文化传承,焕发乡村活力,提升“浸润力”
组建“文化调研队”,走访民间艺人、收集非遗技艺,将剪纸、竹编等乡村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体验课”,通过非遗手工竹编画,让更多老人感受文化魅力;设计“乡村文化IP”,拍摄乡村历史纪录片,通过当地共青团短视频平台宣传乡村美景、民俗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发展;协助村“两委”整理村史资料,以文化浸润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非遗手工竹编画活动

乡村企业文化访谈
实施“启智计划”,聚焦政治引领,锚定振兴方向,汇聚“向心力”
通过开展“田间思政课”“红色宣讲会”等活动,引导队员在走访调研、产业帮扶中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一线代代传承。

“田间思政课”足迹暖乡村
实施“青苗计划”,聚焦人才培育,赋能乡村未来,增强“凝聚力”
在乡村学校开设“萤火课堂”,围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成长规划三大模块,为留守儿童定制课程——既通过作业辅导、知识拓展补齐学业短板,又借助科学实验、艺术手工等课程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建立“1+N”帮扶机制,每名队员对接1名乡村学子,通过定期回访、线上交流持续关注成长,用“青苗引航”的温度,凝聚起乡村人才成长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储备青年力量。

一堂“红色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