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和奉献点亮教育之光 江西优秀教师代表讲述“爱的教育”

2025-09-08 14:50 阅读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教育不只是“注满一桶水”,更是“点燃一把火”。

  近年来,江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例如,今年我省推荐的先进典型、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教师肖惠文,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5日下午,我省召开2025年江西省优秀教师记者见面会。会上,4位优秀教师分享了从教经验与心路历程,他们以责任和真情浇灌教育之花,为我省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全国“最美教师”肖惠文:在孩子心里种下艺术的种子

  去年,以他的事迹改编的院线电影《音乐课》于教师节期间在全国公映;今年,他获评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他坚持7年扎根乡村教育,让乡村孩子发现艺术之美。

  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是一名“90后”。刚踏入教育领域,他就立志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扎根乡村的肖惠文,深知乡村教育发展的困境。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唤醒孩子们的梦想,肖惠文和团队一直思考如何发力。水槎乡遍地是竹林,于是他们将竹笛作为艺术教育的突破口。“把课堂搬到竹林、溪边,让笛音伴着风声、水声,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结,慢慢打开艺术视野。”肖惠文说道。

  这样浪漫的音乐课,怎能不让人羡慕?肖惠文用一颗赤诚初心,托起了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2023年,肖惠文的学生张繁宇前往中国“竹笛之乡”——杭州铜铃桥交流。孩子回来后对他说:“要让更多人爱上竹笛。”“后来他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还组建了竹笛兴趣小组。看到他从‘接触竹笛’到‘传承热爱’的转变,我愈发坚信:乡村孩子同样渴望触摸艺术的温度。”肖惠文感慨道。

  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只是教会他们吹笛、识谱的技能,更要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这便是肖惠文坚守乡村、助力孩子全面成长最本真的初心。

  “00后”职教老师李德鑫:把课堂延伸到车间、社区

  他是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也是职教领域的青年教师。从学生到老师,从选手到教练,他一直在追逐匠心之光。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我们推进产教融合的核心就是让教学与产业一线同频共振,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学院青年教师李德鑫说道。

  在日常教学中,李德鑫通过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将大师工作室设于家具企业生产核心区,并以技术顾问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形成“企业出题、工作室审题、师生答题”的联动机制。学生得以深入生产线,学习企业急需的实际操作技能。相关课程资源不仅用于校内教学,还通过“新型学徒制”为企业培训员工2.6万人次,构建起“教学—生产—培训”循环体系,有效提升学生适应产业需求的能力。

  此外,李德鑫团队聚焦企业痛点开展技术攻关,组建专项小组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研发需求。近3年为130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参与职工培训。通过把课堂延伸至车间和社区,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锻炼技能、理解企业逻辑,从而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更贴合岗位实际需求。

  李德鑫提到,今年他带的一名毕业生,目前在一家木质雪茄盒企业工作。该学生近日反馈,公司研发了一款异形雪茄盒,工人在安装合页时遇到困难。他回想起在校期间李德鑫带领实习时讲授的方法,经针对性改进后制作出一套模板,显著提升了安装质量和效率。

  “只有让职业教育扎根在产业这片‘沃土’里,才能真正培养出懂技术、能上手、符合企业期待的学生,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李德鑫表示。

  高校金牌教师李沐:把“敬佑生命”融入课程设计

  作为《急危重症护理学》这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负责人,全省高校金牌教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护理学院党委委员李沐,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展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计中,李沐紧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精神,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初心篇”“大爱篇”“生命篇”三大模块,以“真实案例+价值引领”贯穿始终。她将抽象的病历改编为鲜活的临床故事,让学生在跟随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病症本身,更理解患者的痛苦与需求,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人文温度。

  在“生命篇”教学中,李沐会分享自己亲历的生命唤醒的故事。

  “我们科室曾收治一名深度昏迷的脑外伤男孩,医生判断苏醒希望渺茫。但孩子的父母始终紧握他的手,坚信不能放弃任何一丝希望。这份坚持也感染了我们——只要孩子还有一口气,我们绝不做旁观者。每次完成护理,我们都会轻揉他的掌心、对他说话,并在他耳边循环播放他最爱的动画片主题曲,用声声呼唤唤醒他沉睡的意识。有一天凌晨,我忽然察觉他的眼皮微微颤动,起初以为是错觉,经反复确认,那确实是微弱却明确的反应。不久后,孩子终于苏醒过来。”李沐说,学生们听完总会红着眼眶问:“老师,要是最后没醒怎么办?”她坚定回应:“就算没醒,我们也没输。因为我们让‘敬佑生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揉手心的温度里,体现在所有人心里那一句‘万一呢’的坚持里。”

  把“尊重生命、守护健康”的职业信念刻进心里,这也是李沐课程建设最核心的经验。

  “最美高校辅导员”董玉婷:用温暖陪伴让学子找到成长方向

  获评2025年度全省“最美高校辅导员”的董玉婷就职于江西理工大学,会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还会为他们绘制专属的“个人画像”,与不同学生交流时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

  董玉婷表示,她常把自己“拆开来用”:倾听学生心事时,她是耐心的心理老师;聊职业规划时,她展现出创业导师的胆识;谈到情感共鸣,她又以文艺生的感性去回应……

  一名编程能力出色却缺乏自信的学生,在董玉婷老师的推荐下加入工作室,并在她的全程指导下研发养老机器人。该项目最终荣获全国奖项,该学生不仅凭借优异表现成功推免研究生,人也愈发自信开朗。

  董玉婷的这些不同身份,也像是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不同窗口”。比如有名学生成绩处于中下游,自己也颇为迷茫,但董玉婷发现他在音乐创作上极具天赋。作为合唱队指导老师,她鼓励他在迎新晚会上演唱原创作品。舞台上,他眼中的光芒熠熠生辉。此后,董老师还协助他完成职业兴趣与性格测试,并给予创业建议。如今,这名学生已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独立音乐制作人。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我们要用温暖的陪伴,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董玉婷说。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