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拥抱“烟火经济”——星级酒店外摆摊档的突围之道

“葱油饼3元1个”“狮子头6元”“红烧肉19.9元”……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是来自夜市小店,而是来自南昌市菜肴故事北京东路店门口的摊档。8月20日16时,该店“美食驿站”准时开张,凉菜、熟食、炒菜分区陈列,葱油饼摊位前更是一下子排起了长队。
“好吃又便宜。大饭店的菜,品质有保障。”排队购买熟食的南昌市民丁女士说。
今年7月以来,星级酒店、连锁餐饮店放下身段摆摊的场景,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一度跃升至热搜榜首,阅读量超百万次。从星级酒店和连锁餐饮店后厨端到路旁的佳肴,为城市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我们这些菜品品质和堂食是一样的,相比堂食价格更低,像糖醋排骨在酒店一份要卖50多元,而外摆只卖26元。”菜肴故事北京东路店外摆负责人陈泓达说。
为何“高大上”的酒店纷纷支起小摊?答案藏在市场的变化里。陈泓达说:“近两年,宴请需求减少,大众消费更趋理性,讲究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把餐桌“搬”到店门口,是他们对市场的直接回应。“现在外摆销量和堂食销量已经五五开了,葱油饼摊位前从16时到20时一直有人排队。”陈泓达一边剁着盐焗鸡,一边对记者说。
星级酒店和连锁餐饮店菜品外摆顺应了大众对高性价比的期待。这种行为看似“自降身价”,实则是盘活闲时资源、维持市场热度,是一种“低成本突围”的选择。
“酒店的自助餐原本只在周末开放,周一到周四厨房大半时间空着,员工要么轮休,要么闲着。”南昌嘉莱特沁庐国际酒店餐厅经理李赟告诉记者,现在酒店摆摊,有效利用了酒店闲时资源。外摆摊位每天营收在4000元左右,最高的时候突破5000元。厨师、服务员一个月因此能多赚几百元,大家劲头都很足。
菜品外摆带来的不仅有现场消费,还有间接的流量红利。
“外摆菜品主打便捷、高性价比,与堂食体验形成差异。”炉忆家宴京东店店长朱文君介绍,“我们外摆主打卤味和面点等方便携带的品类,吃炒菜享大餐还是需要进店体验。”
嘉莱特沁庐国际酒店的客户微信群里,原本只有几百个老客户。摆摊两个多月来,酒店多了好几个客户微信群。“有天一个阿姨在群里说,想给儿子办订婚宴,问能不能来酒店看看场地。”李赟说,“她就是在摊位上买过几次卤味,觉得我们靠谱。”菜肴故事北京东路店工作人员也发现,不少摆摊时认识的顾客,后来会约着朋友进店吃正餐。“就像先尝了口小菜,觉得好吃,之后有机会便进店体验。”陈泓达说。
“比外卖干净好吃,比堂食便宜方便。”“酒店炒的菜我们自己在家做不来,顺路买份回家加餐。”……这是许多顾客的心声。“大家吃得舒心,也享受到了便利。我们已经把外摆时间拓展到了中午,让更多居民能吃到美味。”陈泓达说。
外摆增收并非南昌星级酒店的“独门秘籍”。“走出大门”拥抱更多市民,成为全国星级酒店的共同选择。
“星级酒店外摆以亲民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菜肴,满足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需求,从而增加了人气,激发了消费活力,也提高了酒店的收入。”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卢小祁认为,这种创新的便民举措,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平价服务,不仅打破了高端场所的消费壁垒,而且解决了写字楼等场所餐饮配套不足的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星级酒店用外摆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打破了大众“高端=高消费”的刻板印象,让优质餐饮资源更普惠。而星级酒店的“外摆实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外摆流量转化为持续客流。“酒店需要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菜肴品质,维护好品牌形象。如何将外摆流量转化为持久的客户忠诚度,仍有待市场和时间进一步检验。”卢小祁说。
本报全媒体记者 殷琪惠 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