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巢护雏”促团圆

清晨,安远县蔡坊乡朱荣华家的小院欢笑声不断。“那时候你不在家,我哪有心思琢磨数学题。”朱荣华的儿子张小俊(化名)对母亲说,“现在有你在旁边,再难的题好像都简单了。”这样寻常的温馨场景,在三年前却是这个家庭的奢望。
彼时,朱荣华与丈夫在深圳打拼,虽然收入挺高,但挡不住电话那头儿子日渐消沉的语气。曾经,张小俊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列,但因缺乏父母陪伴,成了沉迷网吧的“问题少年”。“每次视频看到他躲闪的眼神,心就像被针扎一样。”朱荣华说。
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朱荣华毅然辞去深圳的工作,回到家乡。此后,在安远县人社部门的牵线下,她参加了免费电工技能培训,三个月后考取证书,入职虔东水电站。丈夫也随她返乡,在一家公司谋得技术岗位。“收入虽然比以前少,但每天能给孩子做饭、检查作业,一切都值了!”如今的朱荣华,脸上的疲惫早已被满足取代——张小俊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远一中,还成了主动分担家务的阳光少年。
朱荣华家庭的变化,是安远县“归巢护雏”行动结出的硕果。作为赣南山区农业县,安远曾有1万余名留守儿童,占全县儿童总数的14.28%。“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庭。家庭的难题,症结在就业。”安远县精准定位,一场以“稳就业促团圆”为核心的民生工程由此铺开。
“中源电子宝妈岗招40人,6天8小时制,16元/小时,月薪3000元以上”“家门口高薪就业,江西微电新能源大量招收优秀高校毕业生,年薪6万-16万元”……走进安远县“5+2就业之家”服务大厅,电子屏上滚动更新着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为鼓励更多留守学生家长返乡就业创业,安远县与本地园区企业合作,提供近千个优质就业岗位,并为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员提供创业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让他们返乡就业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政府送的‘职业技能暖心包’太及时了!”谢鸿拿着刚到手的电子商务师培训合格证,难掩激动。像她这样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转型的返乡人员,全县已有30余人。中式面点师、育婴员、直播带货员、无人机操作员、电子商务师等10多种接地气的培训课程,让返乡者快速掌握“新饭碗”的敲门砖。
就业岗位的“磁吸效应”,正在重塑乡村的肌理。在产城新区中原电子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数十名返乡妇女,大多是“为陪娃回家”的妈妈。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本地用工稳定后,生产效率提升20%,去年产值突破2亿元。企业用工和家庭收入有保障、孩子成长有人管,“归巢护雏”行动带来的良性循环,让乡村焕发生机。
朱荣华当选安远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后,带动乡村妇女组建“巾帼护雏队”,利用农闲时间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以前觉得朱姐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太傻,现在看着她儿子的变化,我也辞了外面的工作,回到家乡上班。”邻居王勇帆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转变。
随着“归巢护雏”行动的开展,本地企业的“梧桐树”日益枝繁叶茂。近年来,安远县累计新增园区企业60多家、规上企业30多家,创造就业岗位近7000个;组织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00人次;去年拨付企业招工补贴、稳岗返还等资金4700万元;配套建成职工宿舍、社区食堂、幼儿园等生活设施15处。薪资福利和工作环境的持续改善,使得“归巢”不再是离乡背井后的无奈选择,而成为兼顾亲情与事业的优选路径,那份期盼已久的“家门口的幸福”,正变得触手可及。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