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奏响生态价值转化“三重奏”,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横峰县另辟蹊径,奏响工业遗址重生、户外运动培育、民宿经济升级“三重奏”,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工业遗址“华丽转身”文旅融合添活力
横峰县铺前煤矿曾是当地的“经济引擎”,1958年建成后,20世纪90年代迎来鼎盛期,矿区工人忙碌、家属聚居,热闹非凡。但随着时代变迁,这里渐渐衰败,只剩锈迹斑斑的铁路与破旧房舍,年轻人陆续外出,姚家乡村民柯修发守着老屋叹:“冷冷清清的,真看不到希望。”

潜力也藏在废弃资源里。2022年,横峰县将矿区改造成火车主题影视基地。如今,5公里铁轨上,“秋天站”的民国木站台、煤油车头能真实运行,工业遗存焕发新颜。2024年,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剧组被这里的独特场景吸引,选择在此入驻拍摄。老矿区铁轨、火车与复古建筑,为拍摄提供了极具真实感的背景支撑,周边的乡村风光也为镜头增添了自然质朴的层次感。除《志愿军:浴血和平》外,《解密》《坪石先生》《恰同学少年》等10多部知名影视剧剧组,也先后选择在此取景,让这片老矿区成为影视拍摄的热门之选。
影视基地让矿区活了过来,更给村民带来实惠。柯修发已参与3次拍摄,笑说:“家门口挣钱,一天一两百的收入,对咱来说挺不错!”近万人次村民当群演,带动了餐饮住宿发展,这片土地在生态与经济的循环中重焕生机。
户外运动“乘风而起”生态体验聚人气
横峰的山地曾是发展“短板”,如今成了“宝藏”。当地依托米头尖独特地形,打造专业化滑翔伞基地,把自然禀赋变成体验经济优势。基地配备专业教练和国际标准装备,从培训到护航全程保障安全,游客翱翔天际时,梯田曲线、村落炊烟与远山云海尽收眼底,“空中看山乡”的体验格外震撼。

米头尖滑翔伞基地周末预约飞行常常爆满,周边省市爱好者专程赶来。上海游客朱女士刚落地就说:“太刺激了!从空中看横峰山水,像幅绝美画卷,在空中呐喊让我压力全没了,这趟旅行值回票价!”负责人徐东根介绍:“2024年8月运营至今,天气好时天天满员,我们开放2个起飞场、增派教练,保障预约游客完成自己的飞行愿望。”基地的火爆不仅直接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土特产销售,更把“横峰山峦之美”的景色逐渐打响,为县域文旅注入了差异化活力,生态优势变成了真金白银。
民宿经济“破茧成蝶”复合价值促共富
青山间的西坡·横峰民宿群,是中国石油与横峰联手打造的“生态+文化+社区”样板,建设时就地取材,凿山碎石铺路、老木料做装饰,既环保又省钱,31间客房藏在梯田边、古树旁,推窗见青山,闭门闻虫鸣,保留着原生态体验。

民宿不只是住处,还配套了梯田美术馆和乡创中心。美术馆办乡村画展,乡创中心帮返乡青年创业,“住宿+文化+创业”模式成了城乡纽带。杭州游客张女士说:“这里像世外桃源,房间独特,晚上能看星星,手工活动也新鲜。”村民李大姐不再外出打工:“以前出去打工,心里总惦记家里老小。现在民宿开起来,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人,生活越来越好了。”民宿不仅带动了200余名村民返乡就业,更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让当地的茶油、红薯干等特产走出大山,真正实现了“一片民宿带活一方水土”。
从矿区铁轨到云端伞翼,从山间民宿到田间画室,横峰的“三重奏”里,藏着最实在的道理:绿水青山不是摆设,找对了路子,就能变成好日子。这里的树更绿了,人们腰包更鼓了,这样的绿色小调,正唱进更多人的心里。(记者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