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别让“走捷径”毁了青春底色
近期,全国各大高校迎来开学季,新生军训陆续启动。然而,在部分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APP上,却悄然出现一类特殊服务——“军训代训”“军训免训”证明代办,引发广泛关注。(新闻详见——有商家公然售卖免军训疾病诊断证明,三甲医院回应系伪造,律师解读)
军训免训条件写得明明白白: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真实疾病,或服兵役等特殊经历,需经学校严格审核。可商家一句“流程简单”,学生一句“省点时间”,就让这些规定成了摆设。有人觉得“不就是少晒几天太阳吗”,但规则的意义从不在于“小事”或“大事”。就像《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诊查不得出具诊断书”,这是医疗诚信的底线,而校规校纪对伪造材料的“零容忍”,是教育公平的底线,同样不得触碰。

支持免训的学生中,有人抱怨“站军姿枯燥”,有人觉得“不如刷题备考”。但军训的意义,从来不是“站几小时军姿”的简单重复。它是一场“集体主义”的启蒙课——当汗水浸透迷彩服,当口号声压过蝉鸣,当同学扶起摔倒的你,那些“吃过的苦”会变成“共过的情”,那些“受过的累”会化作“扛事的能力”。就像中国女排的“洪荒之力”,不是天生的神力,而是“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的咬牙坚持。军训虽短,却是年轻人第一次直面“集体”“责任”“坚持”的试炼场。逃了这堂课,或许能躲过几天日晒,却可能错过一辈子受用的精神之“钙”。
伪造证明的“生意”,早已不是“学生贪玩”的小事。根据相关法规,伪造公文、印章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若医生违规开具证明,还可能面临暂停执业甚至吊销证书的处罚。这不是“吓唬人”的条文,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硬杠杠”。更关键的是,当“花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思维蔓延,今天能伪造病历逃军训,明天就可能伪造成绩单骗奖学金,后天甚至敢伪造履历骗取工作。规则的边界一旦模糊,诚信的底线就会崩塌。学校必须“较真”——查出一个,处理一个,让“造假者”付出代价;平台更要“担责”——下架违规商品,封禁造假账号,别让灰色交易在“隐秘的角落”滋生。
军训的汗水,本应是青春最闪亮的勋章;规则的敬畏,本应是成长最坚实的铠甲。别让“免训证明”的灰色交易,玷污了本该纯粹的开学季;别让“走捷径”的侥幸心理,毁掉奋斗的青春底色。人生没有“免训”选项,每一次考验,都是通往更好的自己的必经之路。
(姚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