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养老院=不孝”?别用偏见曲解孝道

2025-09-11 16:50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92岁的游本昌因入住养老院,被网传“子女不孝、晚景凄凉”,引发热议。最近,他在访谈中坦然回应——入住养老院是追求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这番澄清,不仅戳破了无稽谣言,更撕开了一种社会偏见:总将老人入住养老院与“儿女不孝”捆绑,实则是用陈旧观念曲解了现代养老的自主选择。

  谣言的滋生,往往源于对“养老方式”的狭隘认知。在部分人眼中,“子女赡养”就等同于“老人必须居家养老”,一旦老人选择养老院,便会被贴上“没人管”“遭嫌弃”的标签。这种逻辑忽略了两个关键:一是现代养老院的功能早已升级,不少机构能提供专业照护、社交活动,比独居更有保障;二是老年人也有自主规划晚年的权利,游本昌选择养老院,是基于“更有尊严生活”的主动考量,而非被动接受“凄凉结局”。正如他所言“人生是不断交换战场”,养老院于他而言,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而非晚景凄凉的证明。

  更值得深思的是,谣言背后还藏着对“孝”的刻板定义。有人将“孝”简单等同于“守在身边”,却忽视了“尊重老人意愿”才是“孝”的核心。游本昌的女儿常年追随其左右、传承艺术教育,家人春节团聚其乐融融,可见子女尽孝从未缺席。而他两次卖房投身公益——为拍电视剧《了凡》、排音乐剧《弘一法师》筹资,本是“济世为公”的善举,却被歪曲成“家徒四壁”,这种断章取义,不仅是对老人公益心的漠视,更是对“孝”的误解:真正的孝,是支持老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而非用“居家”“养儿防老”的旧框架绑架他们的选择。

  游本昌的澄清,也是对现代养老观念的一次科普。随着社会发展,养老方式早已多元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各有优势,选择哪种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老人的需求与意愿。我们该摒弃“养老院=不孝”的偏见,多关注老人是否过得有尊严、有质量,而非用单一标准评判子女的孝心。当更多人能像游本昌一样,自主选择晚年生活,当社会能尊重每一种合理的养老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不会沦为空谈。

  (郭元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