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全民国防的钢铁长城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古训昭昭,警示长存。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9月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该活动以“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在全社会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意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为全面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凝聚强大正能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那段浴血奋战、挽救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本就是一次生动的国防教育。从卢沟桥的枪声,到平型关的捷报;从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到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积贫积弱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抗战史诗,让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深刻懂得:国防不是远在天边的事,而是与个人、家庭的命运紧密相连;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党和政府的事,也是军队的事,更是全民的事、全社会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人都关心国防、重视国防、建设巩固国防,方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硝烟散尽,山河无恙,也许人们不需要再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但牢固的国防意识不可或缺。校园里,国防教育课上展示的大国重器模型,让孩子们明白“科技强则国防强”;社区里,宣传栏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解读和典型案例分析,让居民们认识到“国防无小事,事事连家国”;企业里,安全生产与国防动员的联动培训,通过学习应急物资储备、防空疏散演练等知识,领悟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共生关系。当这些教育场景融入生活,居安思危便不再是口号,而是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于是,当看到国际新闻中的领土争端,人们自然会关心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看到九三阅兵所展示的国产先进装备,就会深刻认识“能战方能止战”的道理;遇到疑似危害国防安全的行为,就会果断站出来制止……对国防意识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践行,正是国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任何时候,国防建设的最终基点都是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全民国防教育肩负着塑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历史使命,刻不容缓。当前,信息化战争的形态不断演进,国家安全的内涵也拓展到网络、太空、深海等新领域,每一个公民的国防意识都需要增强。程序员警惕网络间谍的攻击,就是守护“数字边疆”;渔民在海上发现不明装置及时上报,就是守护海疆安全;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国防故事,就是培育未来的守护者。形成全民性的国防自觉,如同为国家装上了一套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抵御任何风险挑战。
胜利来之不易,和平需要实力。经历过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民,更明白和平的可贵。全民国防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那块把时间永远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那个时刻的“残历碑”,时刻警醒着我们“从哪里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应该“向何处去”。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守护国家安宁的基石,国防才能真正巩固,国家才能真正安全。
黄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