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就怕藏着掖着

2025-09-15 11:41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坚称门店没有预制菜,双方为此展开激烈交锋,并引发一场关于预制菜的全网热议。

  罗永浩与贾国龙之间的争论,更像是一场消费者与商家对预制菜“定义权”的争夺。事实上,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通知,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西贝贾国龙方面,正是依照相关的行业标准,认为西贝只有预制工艺,但没有预制菜。但消费者通常认为,只要不是“从头到尾”都在饭店加工烹饪的菜,都算是预制菜。双方因此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笔者认为,预制菜本身并非洪水猛兽。一方面,在现代饮食模式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人们对“速食”的需求日益增长,预制菜本身就具有不小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现代餐饮行业来说,预制菜和预制工艺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连锁餐饮行业而言,为了确保标准化的口味,统一消费者用餐体验,以及压缩后厨仓储空间,提高堂食出餐效率,综合降低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引入预制菜和预制工艺早已成为行业的普遍选择。

  事实上,消费者反感的也并非预制菜本身。消费者所反感的,其实是商家一边享受工业化、预制化的便利,一边又怕“预制菜”三个字影响生意,干脆藏着掖着不吭声。这种信息不透明、不对等所带来的背刺感,才是舆论一边倒的根本原因。消费者眼里的账其实很简单:我花了钱,至少得知道吃的是现炒菜还是预制菜吧?说到底,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禁止预制菜,而是最简单直接的知情权、选择权。

  因此,商家与其同消费者争预制菜的“定义权”,不如尽早将知情权、选择权还给消费者。毕竟,预制菜之争不应该沦为一场“口水仗”,而是更应该成为凝聚各方共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契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风波中,有的餐饮商家因对菜品加工进行等级划分标注,将菜品加工划分为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个等级,从而收获一致好评,被网友称为“意外躺赢”。主动把菜品信息摆在“桌面”上,将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给消费者,这种不回避、不模糊的坦诚态度,才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所在。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并没有停留在“口水仗”层面,而是迎来了政策规范的实质性推进。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纳入信息披露范畴。这也将成为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制菜既能凭借标准化、便捷化的优势助力餐饮行业发展,又能在公开化、透明化的护航下,消除消费者的顾虑,真正实现便捷与安心的双赢。

  (陈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