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快编制审批1339个乡镇总体规划——新发现矿产地153处 其中战略性矿产地47处
9月19日,“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从目前评估情况看,“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9项指标中,5项已提前完成,其余4项可如期完成。
【优化空间格局】
这5年,江西聚焦“优化空间”,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总体形成。
全面完成市、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加快编制审批1339个乡镇总体规划。6400余个“应编类”村庄完成规划编制,其余1万个村庄采取“通则”方式逐步实现规划依据有效覆盖。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0%,完成24个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
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将主体功能分区单元细化至乡镇级,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乡镇单元分别占比37%、27%和36%。
【保障发展要素】
这5年,江西聚焦“服务发展”,高质量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有效。
全省批准建设用地91.97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41.99万亩,保障302个“1269”行动计划项目、208个“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引领性项目用地,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做到项目合理用地“应保尽保”。新发现矿产地153处,其中战略性矿产地47处。
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广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全省累计组合供应35单自然资源资产,总金额174.57亿元。
【筑牢资源底线】
这5年,江西聚焦“守牢底线”,高水平资源生态保护基础更加坚实。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全省4004.59万亩耕地保有量和3545.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下达至各设区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构建耕地保护“1+N”政策体系,编制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在全国率先建立储备耕地机制。
全省耕地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协同监管机制,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稳定在4.12万平方公里。
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8548座,面积46.5万亩,连续四年获批并实施5个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望仙谷等3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列入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建成绿色矿山262座,占在产矿山数量的44.1%,总量和占比均列全国前列。
【提升服务效能】
会上还传出消息,我省加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全国首个森林资源、首个液体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推出不动产“带押过户”“交地(房)即交证”等便民措施,推进“保交楼”“保交房”办证。
累计化解41.82万套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房屋,化解率95.35%。实现中部六省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省级以上投入资金17.37亿元,实施705个地灾防治项目,建成2770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治理346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成功避让92起地质灾害,避免可能伤亡人员574人。与“十三五”相比,灾险情发生数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6.25%、43.48%、64.58%。
文/周泽涵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